*本文为《半月谈内部版》2025年第10期内容
“躺在床上就把钱挣了。”这原本只是网民们的一句调侃,如今,随着AI进化日新月异,“睡后经济”几乎触手可及。它不同于过去“被动收入”的概念,更强调AI的赋能,用劳动创造价值。可以预期的是,“睡后经济”的到来有望将职场“打工人”从内卷式竞争中解脱出来,同时极大激活消费的潜能。
未来业态多元纷呈
顾名思义,“睡后经济”指的是当你休息、睡觉,或者不亲自参与劳动的情况下,由你掌控或拥有的某种资产、系统或智能体,仍持续为你创造收入的经济形态。它不再是“钱生钱”的被动逻辑,而是“系统替你劳动”的自动逻辑。你不再只是资本的拥有者,而是算法和流程的指挥者。
AI大模型快速创新与迭代,工业机器人等自动化智能设备上岗,让黑灯工厂24小时开足马力生产成为现实。借助技术革新,“睡后经济”的触角正延伸到经济社会活动的每个角落。除了工业生产和制造外,在自动驾驶与直播数字人等消费环节也能觅得“睡后经济”的身影,未来“睡后经济”的形态还可以更丰富。
过去,写作需要的是丰富的社会体验与文思泉涌。今天,在吸收和借鉴了海量知识后,AI创作对大多数人而言皆可应用。试想,当你休息时,AI写作机器人根据你的指令和创意奋笔疾书,并按照事先设定好的程序,将文章自动提交至阅读平台并发布,并由此获得广告、礼物、阅读点击率分成等收益。整个过程无需你时刻关注,这种轻松与惬意映射出生活的美好。
可以想象,当你拥有一台高性能计算机,随着白天繁忙工作的结束,你逐渐进入梦乡。而在智能共享平台的帮助下,你的高性能计算机的超强运算能力被“租赁”了出去,在夜间替你“打工”。当你早上元气满满醒来,迎接你的除了计算机散热器的余温,还有账户里不断增长的余额。
不只是高性能计算机,你家中的存储设备、储能设备,甚至是智能清扫设备,都能成为智能共享平台上的抢手货,从而为你赚取收益。这从另一个层面也证明,“睡后经济”并非是单一的,只要脑洞大开,任何有价值的资源都有在AI时代成为“打工人”的潜质。
智能体驱动梦想照进现实
值得注意的是,之所以“睡后经济”能够从梦想照进现实,离不开一个新的概念——智能体。
什么是智能体呢?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员高泽龙指出,智能体是具备自主感知、决策与执行能力的AI实体,区别于传统AI(如聊天机器人仅提供建议),其核心在于形成“感知-思考-行动”的闭环。中信智库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AI大模型向更强、更高效、更可靠方向发展,呈现推理模型深化、智能体模型爆发的格局。
2025年9月23日,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上海交大智邦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全球首发“带着大脑的机床”——“思源智控”智能体机床μAI
2025年被誉为智能体元年,推理需求带动算力需求爆发。同时,2025年也是AI应用加速落地之年。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青认为,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重构数字产业架构,从传统面向“人”的服务逐渐演进为面向“智能体”服务。数字产业正从以“应用/平台/系统”为中心,转向以“智能体”为核心的新阶段。从形态上来讲,由传统的简单的链接和被动响应,到智能体时代,通过智能体和知识、智能体间的链接,从而实现自主决策。智能体有着更高的执行效率,使得AI服务不只停留在“纸面”上,更能落实到行动中,让诸如自动驾驶、AI写作、直播数字人等“睡后经济”业态近在眼前。
张青表示,2022年,人工智能的认知水平已经接近甚至超越人类基线,当AI作为一种生产工具,其智能超越人类基线的时候,它就将变成劳动者。这是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全面变革和重塑。
智能体的广阔前景,吸引了众多互联网头部企业投身其中。腾讯将大模型知识引擎升级为“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用户可以让智能体自主拆解任务和规划路径,主动选择和调用工具,从而进一步降低智能体搭建的门槛。
“现在关于智能体的路线还处于百花齐放的阶段,没有全行业形成共识的路线图。”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云智能负责人吴运声表示,目前智能体行业整体增长率非常高。虽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但智能体相关技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未来,智能体有望成为懂企业知识、能调用工具、自主执行复杂任务的得力助手。
跨越挑战叩开未来世界大门
数据工作者胡逸认为,“睡后经济”开启了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使AI面向大众释放更具价值的红利成为可能。它让我们从“有时工作、挣得收入”进入“工作始终在进行,收入始终在增长”的全新范式。这不是单纯的科技演进,更是一种收入结构的重构。
随着收入来源更为丰富,越来越多的人将不再执着于工作内卷,也不会将工作视为唯一,职场关系将得到极大改善。人们将有更多时间回归家庭,照顾老人、子女,家庭关系更为和睦。同时,人们消费的欲望被真正激发出来,品质消费成为首选。人们有了更宽裕的时间,会投入更多精力到爱好当中去,譬如绘画、写作、摄影、音乐等,精神世界更为丰富,生活也将变得更美好。
2025年9月19日,安徽合肥,科大讯飞工作人员正在展示星火汽车智能体开发平台
在拥抱“睡后经济”、畅想未来美好生活之时,也应理性预判这个过程中的诸多挑战。
首先是技术壁垒。人们并不怀疑AI能够发展到繁荣“睡后经济”的阶段,但届时各种技术能否为大多数人使用或拥有,还有待进一步观察。高水平智能技术的研发是需要高额投入的,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在可预期的阶段内,并非每个人都能够轻易获取。
更引人思考的是,智能体脱胎于人,但是与人类天马行空的思考力、创造力相比,仍存在短板与缺陷。无人驾驶提供的行驶路线考虑的是到达,而不会兼顾一路的风景;AI创作的小说基于大数据而缺少情感体验,难以直抵人心;直播数字人看似无所不知,却缺少对人类情感的理解,回答起问题来呆板、重复……
无论如何,面对极大可能将大众从职场内卷中解脱出来的新经济形态,看待“睡后经济”应秉持积极开放的态度。既要认可其降低创业门槛、拓宽增收渠道、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意义,又要未雨绸缪,将风险防范考虑在前,及早明确相关技术的权益边界,健全监管机制。
半月谈记者:毛振华
原标题《AI替你劳动,原来钱可以这样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