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立场
上月底,转转以一纸公告,为自己长达九年的C2C探索按下了停止键。
这家曾以自由市场模式与闲鱼正面对垒的二手交易平台,正式宣布将逐步关停个人对个人交易业务(C2C),未来全面转向以官方验为核心的C2B2C模式。官方将这场转型定义为战略聚焦,承诺为用户打造更有保障的二手消费新选择。
这场关停并非毫无征兆。早在今年7月,就有用户察觉转转开始全面收紧自由市场的商品品类,仅有手机、明星周边、兴趣玩具、游戏交易和票务卡券可以自由交易,随后,大量用户已上架的闲置商品在未经沟通的情况下被平台单方面下架,引发诸多不满。
随着本月底客服与售后通道的彻底关闭,转转的C2C时代将正式落幕。这已是转转发展历程中的第三次重大战略转向,但与前两次不同,这次它切断的是平台最初的生命线那个曾经承载着打造更专业二手交易平台梦想的自由市场。
转转的处境颇具象征意义:在闲鱼以社区+生态筑起高墙的C2C赛道,它始终难觅突破口;而在爱回收用供应链+闭环构筑壁垒的C2B2C领域,它又要面对更残酷的资源消耗战。关闭C2C看似甩掉了持续亏损的包袱,实则也意味着主动放弃了平台最宝贵的流量源泉。
在失去了最具活力的C2C生态后,这个曾经的挑战者要如何证明自己能在更狭窄、更艰难的赛道上找到新的生存空间?
01、向左转,打不赢闲鱼
在二手电商这片江湖里,C2C始终是个让人纠结的生意。它像一座富矿,蕴藏着流量的无限可能;又像一个泥潭,让无数平台在盈利的难题中越陷越深。
故事要从2014年说起。那一年,脱胎于淘宝二手的闲鱼独立上线,凭借鱼塘这一独特的社区化设计,在阿里生态的滋养下迅速聚拢海量用户,构建起强大的网络效应。仅仅一年后,从58同城二手频道孵化出的转转也登上赛场,带着腾讯系资本的支持和微信九宫格的流量入口,俨然一副挑战者姿态。
初登舞台的转转确实展现过黑马之势。公开资料显示,2017至2021年间,转转完成四轮融资,累计金额超10亿美元,腾讯、小米等知名机构纷纷入局。背靠腾讯的流量扶持,接入微信支付入口,转转一度被视为最有可能挑战闲鱼的选手。
然而,这场看似势均力敌的较量,从一开始就暗藏玄机。
起步阶段,转转选择与闲鱼正面交锋,同样主打C2C模式,同样以更专业的二手平台自居。但很快,转转就尝到了生态劣势的苦果在阿里体系内,闲鱼享受着淘宝的天然导流和用户习惯的自然延伸;而转转虽然坐拥腾讯的流量入口,却始终难以形成完整的商业闭环。
与爱回收相比,转转在供应链上的短板显而易见。爱回收背靠京东,拥有稳定的货源供给;而转转的货源更多依赖个人用户主动售卖,需要持续投入营销费用进行引导。这不仅意味着更高的获客成本,更代表着货源稳定性的根本差异。
在供应链的关键环节,爱回收拥有自己的B2B分销平台拍机堂,能够快速完成对非标品手机的定级与流通,有效消化回收产生的冗余库存。转转则缺乏类似的外部流转能力,在货品周转效率和成本控制上处于下风。更严峻的是,转转在销售端依然严重依赖自有平台,需要重复投入营销费用吸引买家,陷入双端买量的困境。
随着线上流量成本持续攀升,线下门店成为必争之地。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爱回收线下门店数量已达2092家,在行业中保持领先;转转的线下门店规模仅为其一半。与此同时,爱回收通过社区智慧回收箱的广泛投放,从用户家门口开始构建回收网络,覆盖更广泛的年龄群体。
线下扩张意味着重资产投入。据爱回收创始人陈雪峰测算,一家简易门店的一次性硬件投入约7万元,月均运营成本约3万元。对于近几年未获得新融资的转转而言,这种投入压力不言而喻。砍掉持续亏损的C2C业务,成为其在无法开源时最直接的节流手段。
从这个角度看,转转的转型更像是一次从流量迷思向效率信仰的回归。它不再执着于无法掌控的社区氛围,转而追求更实在的货品把控和标准化服务。这本是明智之举,但商业的残酷在于:当你千辛万苦找到新路,却发现早有对手不仅起跑更早,还穿着更合脚的跑鞋。
爱回收构建的是一个精密的循环生态:京东的以旧换新是稳定的进水口;自营的B2B平台拍机堂是高效的分水池,能够快速分流不同等级的货品,保证资金流健康;最终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零售网络实现价值变现。在这个闭环中,每个环节都紧密咬合,协同增效。
反观转转的C2B2C模式,则像一座需要不断从外部挑水的精美孤岛。它既要在C端投入重金收手机,又要在B端砸钱卖手机。双端买量的模式让它如同始终高速空转的引擎,大量利润在过程中被摩擦损耗。
当然,爱回收的胜利也并非没有代价。超过两千家线下门店是其护城河,也是最沉重的铠甲。在市场充满不确定性的今天,这种重资产模式对运营效率和现金流提出极限考验。爱回收赢得的,是一场苦行僧式的胜利。而转转此刻全力押注线下,无异于在对手最熟悉的战场上打一场资源悬殊的巷战。
若将视野放得更远,会发现爱回收更深层的壁垒在于,它成功地将自身业务嵌入了一个高频的消费场景。通过与京东以旧换新的深度绑定,回收不再是独立、事后想起的行为,而是用户购买新机流程中的一个顺理成章的环节。这种基于场景的便利性,为其构筑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当然,这种优势有其明确的边界。它并未让爱回收成为全民级的回收代名词,更多是在特定渠道内提升了用户的优先选择概率。一旦脱离京东生态,或是用户处理与换新无关的闲置物品时,爱回收面临的竞争环境依然激烈。
因此,转转面临的挑战,不仅是弥补供应链的硬实力差距,更多的是要破解这种 场景依赖式的便利性。它需要回答一个关键问题:在缺少类似京东的天然流量场景支持下,如何靠自己打造一个足够吸引用户、甚至能改写其消费习惯的强理由?
这关乎独立平台如何构建自身生存空间的核心议题。
03、向前看,时间会给出答案
当我们评判转转的左支右绌时,或许更应看到,它所面临的困境,某种程度上是整个二手经济共同的结构性难题。
二手生意的本质,是在非标品中寻找标准化,在低频行为中挖掘高频价值。这本身就是一场逆水行舟。
第一个悖论是信任的成本。 无论是转转早期的一元验机,还是现在全力投入的官方验,其核心都是在用资本的力量,为信任买单。平台把交易的风险和责任扛在自己肩上,这本是建立品牌的捷径,但这份责任过于沉重,最终会压垮盈利模型。而闲鱼用社区关系链来软化信任问题,虽轻巧,却也难以规模化复制和彻底根治欺诈。
第二个悖论是流量的悖论。 C2C是流量池,但不直接赚钱;B2C/C2B2C可能赚钱,但需要花钱买流量。转转关闭C2C,像是拆掉了不赚钱的客厅,只留下能睡觉的卧室。短期内报表可能更好看,但一个没有客厅招待朋友的家,还会是访客们常来的地方吗?它解决了当下的亏损,却可能牺牲了未来的可能性。
如果我们只把目光局限于转转的抉择,或许会错过一个更大的图景。
转转的困境,某种程度上反映的是国内二手经济在价值发现与价值保障之间的撕裂。
在欧美、日本等成熟市场,二手文化根深蒂固,人们对物品的残值有清晰的共识,平台的核心功能是连接。而国内的二手市场,是在消费主义狂飙猛进后催生的补偿性经济,信任极度稀缺。这就迫使平台必须从一个简单的连接器,异化为一个沉重的信用中介和价值评估机构。
转转的重与闲鱼的轻,正是对这种市场初生期困境的两种回应。 转转选择了扛起信用的大旗,试图用标准化的服务为非标品定价,这注定是一条更艰难、更缓慢,但一旦走通可能壁垒更高的路。而闲鱼选择了拥抱混沌,用社交和流量稀释信任成本,路径更轻,天花板也肉眼可见难以切入高客单价、需要强信任背书的核心品类。
从这个角度看,转转的挫折不止是战略失误,更是作为先行者在为不成熟的市场提前支付学费。它的官方验和线下门店,都是在为整个行业修建信任的高速公路。可惜,修路成本太高,而当前的车流量(用户愿意为信任支付的溢价)还不足以覆盖其成本。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