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网安局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狂欢已拉开帷幕
各大促销活动精彩纷呈
“满减优惠”“限时秒杀”“低价预售”
等福利吸引着广大消费者争相下单
您盯的是购物满减
而不法分子盯的是您的账户余额
一条快递短信
一通电话
一个陌生App操作后
几千甚至上万元直接 “消失”
常见诈骗套路大揭秘
这些“坑”千万别踩
虚假链接陷阱:“低价好物”藏陷阱
不法分子发送“双十一专属优惠”“内部折扣链接”“免费领取大额优惠券”等信息,链接往往伪装成知名电商平台页面,实则是钓鱼网站。
消费者点击链接后,需填写姓名、手机号、银行卡号、验证码等信息,一旦提交,个人信息和账户资金将被不法分子窃取。
冒充客服/商家陷阱:“退款理赔”设圈套
购物后,消费者可能接到自称“电商客服”或“平台商家”的电话、短信,以“商品质量问题”“订单异常”“包裹丢失”“系统故障导致支付失败”等为由,主动提出“退款”“理赔”“双倍赔偿”,并要求添加好友,或发送陌生链接、二维码让消费者点击操作,诱导其提供银行卡号、验证码,甚至直接要求转账,实施诈骗。
预售定金陷阱:“低价预售”难兑现
不法分子在社交平台、小众购物网站发布“超低价预售”信息,声称“支付定金锁定优惠,双十一当天付尾款发货”。消费者支付定金后,要么被商家拉黑失联,要么收到的商品与宣传严重不符,且无法退还定金;部分不法分子还会以“需补足高价尾款才能发货”等为由,进一步敲诈勒索。
刷单返利陷阱:“高额返利”是骗局
“简单刷单,日入数百”,此类虚假宣传在网络上屡见不鲜。不法分子以“提升店铺销量”为名,诱导消费者在虚假电商平台下单,承诺“完成刷单后立即返还本金+高额返利”。初期可能返还小额返利获取信任,待消费者投入大额资金后,便以“任务未完成”“需要充值解冻”“系统审核未通过”等理由拒绝返款,随后失联。
虚假红包/优惠券陷阱:“免费福利”引贪念
不法分子通过社交平台大量发布“双十一现金红包限时抢”“无门槛优惠券免费领”相关信息,要求用户分享链接、邀请好友助力,或填写个人信息才能领取。实际上,这些红包、优惠券大多无法兑现,目的是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或引导用户点击钓鱼链接、下载APP,进而实施诈骗。
警方防范“六招”,筑牢安全防线
认准官方渠道
拒绝陌生链接
购物时务必通过电商平台官方APP、官网或正规小程序下单,切勿点击非官方渠道发送的陌生链接。如需领取优惠券,应在平台内直接查找,避免通过第三方渠道获取。点击链接前,仔细核对网址是否为官方域名,警惕 “高仿”网址。
核实身份信息
警惕私下联系
接到“客服”“商家” 的退款、理赔、订单异常通知时,切勿轻易相信。应通过电商平台官方客服渠道(如 APP 内客服入口、官方电话)核实信息,切勿添加对方为好友,不接受私下转账、扫码付款等要求。记住:正规平台退款、理赔无需提供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更不会要求转账。
理性看待优惠
谨慎支付
面对“超低价”“限量秒杀”等宣传,保持理性,仔细核对商品价格、规格、商家资质,优先选择信誉度高、评价良好的正规商家。支付预售金前,务必阅读规则,明确是否可退、退款条件等,避免造成损失。如发现商家存在虚假宣传、恶意抬价等行为,及时向平台或监管部门投诉。
拒绝刷单返利
守护账户安全
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所谓 “高额返利” 均为诈骗诱饵。切勿参与任何形式的刷单活动,不向陌生账户转账,不透露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如遇疑似刷单诈骗,及时保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
保护个人信息
规范支付流程
购物时不随意填写无关个人信息,快递单号及时涂抹个人信息后再丢弃。设置复杂支付密码,开启账户变动短信提醒、指纹支付或刷脸支付等安全功能。支付时认准官方支付渠道,不使用陌生 APP 支付,不扫描来路不明的二维码付款。
提高警惕意识
及时报案求助
防诈终极口诀
记不住上面那么多?
没关系,记住下面这四句“保命”口诀就行!
陌生链接不点击,
可疑信息不轻信。
转账汇款多核实,
个人信息绝不给!
素材 | 青海网警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