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千问对标ChatGPT,AI开启入口之争丨小白商业观

IP属地 中国·北京 经济观察报 时间:2025-11-18 16:17:07


陈白丨文 11月17日,阿里巴巴正式宣布“千问”项目,全力进军AI to C(面向消费者的人工智能)市场。当天,千问App公测版上线,它基于全球性能领先的开源模型Qwen3(千问3),凭借与各类生活服务场景的深度融合及免费策略,与ChatGPT展开全面竞争。阿里核心管理层将“千问”项目视为“AI时代的未来之战”。

ChatGPT 问世之后,人们普遍感受到 AI(人工智能)功能的显著变化,但对“AI到底会不会改变世界”这一提问,许多公司依然心存疑虑。现在,答案已经很清晰。中美顶尖科技巨头们,进入了下一个阶段——AI世界的入口争夺。

回顾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我们能清晰看到,这种“全面竞争”到底在争什么。商业史已经证明,最终定义时代的并非3G或4G技术本身,而是建立在这些技术之上的超级入口:微信定义了社交与通讯;淘宝定义了消费;字节、百度等则定义了信息获取。

这些超级应用一旦占据了用户心智,就构建起牢不可破的生态壁垒,成为连接亿万用户与数字世界的桥梁。这正是当下AI领域所有玩家的终极梦想。

全世界都在等待一款AI领域的超级应用。这也反过来解释了为何会出现关于“AI 泡沫”的争议:资本下注的其实不是前沿技术本身,而是谁能率先找到那个“超级入口”。

因为所有人都不知道,这个入口究竟会以何种形态出现,它是一个更聪明的聊天机器人,一个深度集成到操作系统里的助手,还是一个能调度万千工具的“AI总管”?这种巨大的不确定性,伴随着“赢者通吃”的巨大诱惑,催生了这场史无前例的军备竞赛。

在这场竞赛中,我们能够看到两条清晰的战线。

第一条战线是“引擎之战”,即大模型本身的能力边界。这是基础,是入场券。无论是OpenAI的闭源迭代,还是一众国产AI都更擅长的开源进化,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技术涌现。

当Qwen3大模型在美国引发白宫发布备忘录、造成“千问恐慌(Qwen Panic)”时,它反过来也证明了,在模型引擎竞速层面,全球的AI实力正在快速趋同,技术壁垒正被无限拉平。

所以,更关键也更决定生死的,是第二条战线的“入口之战”。拥有强大的引擎,不代表能赢得用户。如何将强大的AI能力“产品化”,使其从一个聪明的玩具转变为不可或缺的工具,才是未来决胜的关键。

ChatGPT率先用简洁的对话界面教育了市场,但所有人都明白,这绝不是终局。现在人类对AI的要求,不仅要“会聊天”,更要“能办事”。从千问发布的战略意图来看,其指向的是整合地图、外卖、订票、购物、办公等生活场景,这完全复刻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超级应用的打法。它试图告诉用户:无需在不同 AI 工具间切换,只需一个“千问”,即可将现实生活中的全部需求与 AI 对接。

这正是AI入口争夺战的核心逻辑。未来真正的“AI超级应用”,必然是一个“AI Agent”(智能体),它不仅可以提供信息,更能执行任务。它将是你的个人助理、研究员、旅行规划师甚至健康顾问。

而这场战争的胜负手,不再是模型参数的多寡,而是谁能更早地构建起一个“模型+工具+场景”的闭环生态。

全球AI公司对此都有了日益清晰的认识。OpenAI最近不仅推出了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来构建生态,还增加了群聊功能,试图将其从个人助理转向协作工具;谷歌同样在努力,试图将Gemini(Google DeepMind发布的人工智能模型)融入其庞大的搜索和安卓体系;而千问则依托阿里在中国市场的电商、生活服务和云计算生态,期望走出一条“全栈整合”的路径。

今天,AI技术与商业进化之路再次来到了一个“范式转移”的关口。这场争夺“超级入口”的竞争,不仅关乎万亿市值的归属,更将决定未来十年全球科技力量的版图。巨头们已经全速启航,因为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场竞争没有试错空间,错过就可能意味着失败。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