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绿电浪潮之下,这个细分赛道凭啥突围?

IP属地 中国·北京 尺度商业 时间:2025-11-24 18:24:22

今年以来,在全球缺电叙事的催化下,多个与电有关的板块都表现强势。

按照中证产业指数分类,截至11月17日,CS电池、新能源车、储能产业、光伏产业年内均涨超30%。而在近一个月来大盘震荡的过程中,上述产业指数仍然实现逆势上涨,体现出较强的业绩韧性。

其实,全球缺电并不是新鲜事,之所以在今年备受重视,是因为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硬件的高耗电放大了电力需求,促使市场的关注点也从算力提供者转向电力保障者。

对此,有大V概括道,随着新AI硬件崛起,“阿特阳”(阿特斯、特变电工、阳光电源)组成了新的“易中联”(新易盛、中际旭创、工业富联),跟指数产生共振。



数据Choice,截至2025/11/17,图中个股仅用于举例,不作为个股推荐

对于这一用电趋势,有一些新能源赛道的基金经理已经提前布局。根据广发碳中和主题基金(A/C类:018418/018419)的定期报告,阳光电源自基金成立以来就一直是其第一大重仓股,至今已经持有5个季度;阿特斯则是三季度第一次出现。

在该基金的三季报中,基金经理郑澄然提出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类比——“2025年的储能相当于2017年的光伏和2020年的电动车”,并且预计储能进入景气周期,未来几年全球储能需求预计会多点开花。

为何基金经理对于储能赛道如此看好?

一方面,是基金经理基于对新能源产业的长期跟踪和敏锐的行业观察;另一方面,储能这次的崛起并非是简单超跌反弹,而是多种因素共振下的行情爆发。

01 多因素共振,储能处在高景气赛道中

首先,海内外市场需求是最大的推动力。近年来,各国AI发展迅猛,数据中心加快建设,对电力供应提出极高要求。很多人都听过“AI的尽头不是算力,而是电力”这句话,以ChatGPT为例,其日耗电量相当于1.7万户美国家庭的用电总和,对现有电网构成巨大压力。

摩根士丹利预测,2025至2028年间,美国数据中心电力缺口可能高达49GW。这些电力缺口,为国内储能企业出海提供了重要机遇。紫金天风期货研究所研报提到,据CNESA,2025年1-9月,中国储能企业新增出海订单(合作总规模)达214.7GWh,同比增长131.75%。

与此同时,国内市场对储能的需求也处在爆发式增长的阶段。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今年9月印发的《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下简称“专项行动方案”),到2027年,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达到1.8亿千瓦以上,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从实际市场数据来看,今年1-9月,国内储能项目招标规模达92GW/305GWh,同比增长118%和178%,显著超出市场预期。招标量的强劲增长,也预示着未来装机将保持高速增长。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30年,中国储能装机容量预计较2024年增加约1.4TWh,2035年有望进一步攀升至3.6TWh,市场需求空间广阔。

其次,利好政策不断。2025年以来,国内针对新能源领域出台了一系列重磅政策,推动新能源从大规模发展转向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新阶段。除了前面提到的《专项行动方案》之外,10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印发《关于促进新能源消纳和调控的指导意见》。

意见提到,到2030年,协同高效的多层次新能源消纳调控体系基本建立,持续保障新能源顺利接网、多元利用、高效运行,新增用电量需求主要由新增新能源发电满足。意见还提到,大力推进技术先进、安全高效的新型储能建设,挖掘新能源配建储能调节潜力,提升利用水平。

最后,当前储能行业的估值仍处于合理位置。中信证券研报分析,当前储能行业2026年PE集中在15-20倍区间,安全边际较高。欧美需求高景气与产业供给优化、价格回升共振,储能行业迎来基本面拐点,逐渐走出长期通缩局面,前期低迷的储能板块受益流动性轮动修复。

综合来看,既有政策顶层设计的支撑,也有市场广阔的需求,还有估值层面的安全合理,在多重因素共振下,储能行业正处在全球性、长周期的高景气赛道中,投资配置价值凸显。

02 借道主动基金,把握α收益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面对新能源赛道成长的爆发性机遇,挑选重点布局相关产业的基金是更省心、高效的选择。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1月17日,中证新能源指数年内累计涨幅为52.90%,最大回撤17.47%。我们按照名称中带有“新能源/碳中和”、年内涨幅超过新能源指数的条件来筛选,共选出48只基金。

而在上述涨幅前十的基金中,仅有1只为指数型产品,其余9只均为主动管理型产品,体现出主动管理的超额优势。其中,广发碳中和主题(A/C类:018418/018419)的最大回撤小于其他新能源主题基金和新能源指数,在控制风险的同时表现出良好的“性价比”。

图:今年以来涨幅前十的新能源主题基金



数据Choice,截至2025/11/17,基金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

为何大部分主动型赛道产品能够跑赢被动型ETF产品?这得益于今年的结构性行情,主动管理型基金经理擅长研判产业、挖掘企业价值,展示出优于被动指数基金的投资优势。

东吴证券研究报告显示,2025年三季度,主动基金经理持续挖掘新能源产业机遇,公募基金对电力设备与新能源板块的配置比例环比大幅提升。电动车、光伏、储能、工控、电网、风电六大板块持仓全线上升,成为当前机构资金重点关注的赛道。其中,储能板块环比上升1.65个百分点至7.25%。



具体到储能细分赛道来看,储能占比较高的主动管理基金,有嘉实低碳精选、广发碳中和主题等,截至上半年末的占比达到五成。此外,同样由郑澄然管理的广发高端制造,储能占比也达到四成。



数据Wind,储能占比来自基金中报、年报披露的全部持仓

其中,广发碳中和主题以74.51%的年内涨幅(截至 11月17日),超越了同期储能指数表现,并且在10月以来显著跑赢储能指数,获得了明显的超额收益。



数据Wind,统计区间为2024/12/31-2025/11/13

接下来,我们以广发碳中和主题为例,分析主动赛道型基金如何获取超额收益。

03 十年投研积累,深度挖掘价值

超额回报的背后,是基金经理对相关行业的深度研究和市场洞察的体现,通过充分发挥主动性,研判产业发展趋势,积极发掘有成长性价值的企业。

郑澄然深耕新能源行业超10年,从该基金过往的持仓来看,光伏设备、电池、电网设备、风电设备等行业都有涉及,并且会根据市场情况进行灵活调整行业配置比重。

在广发碳中和主题的三季报中,郑澄然判断,新能源行业内部的反转时间顺序是:储能>海风>光伏/锂电。基于这一判断,该基金在三季度对相关细分行业进行了动态调整,主要配置了储能和海上风电两个子行业。



东财choice,截至2025/9/30

从行业集中度来看,该基金的前三大行业集中度为69.87%,集中度稍高;同时,集中布局的二级行业相对独特(如25H1第一大重仓逆变器,25Q3重仓股中逆变器配比也偏多)。此外,其在港股的配置比例为8.28%,在大规模的新能源主题基金中较为少见。

从持仓个股来看,2025年三季度,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包括了阳光电源、阿特斯、东方电缆、明阳智能、固德威、海力风电等,储能、风电、光伏板块较为集中。

前文提到的前两大重仓股——阳光电源和阿特斯,均为储能行业的巨头企业,在北美储能市场有较大的市场,是北美数据中心对储能系统需求的受益者。三季度期间,阳光电源涨幅达139%,阿特斯涨幅达48%,助推广发碳中和季度回报达44.82%,跑赢业绩基准21个百分点。



广发碳中和主题三季报,持仓标的仅供举例,不做个股推荐

展望未来,有专业机构分析,当前全球缺电背后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将为中国的新能源企业带来更多结构性机会。

对此,中信建投证券主要总结了四点:

① 高比例风光接入将催生海量的储能和容量需求;

全球电网尤其是欧美电网将继续加大投入以适应碳中和进程;

③ 前述调节成本和电网改造成本会进一步推动用电价格提升,打开户储、工商储长期需求空间;

④ AI推动全球用电量增速提升,低碳高密度电源(海风、SOFC、核电、燃机)重要性也将提升,数据中心供电模式转向高压化。

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新能源板块是值得重点考虑的一环。面对储能赛道爆发的投资价值,追求超额回报的投资者,不妨关注以广发碳中和主题(A/C类:018418/018419)为代表的主动型产品,在时代机遇下做有价值的布局。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