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发力“人工智能+”培育新增长曲线

IP属地 中国·北京 南方都市报 时间:2025-11-26 08:14:00


  灵犀岛效果图。


  “百景大赛”决赛现场。

  “AI+研发生产”“AI+供应链”“AI+市场营销”“AI+人力资源”……11月20日,东莞市2025年工业AI应用创新挑战“百景大赛”决赛在滨海湾新区落幕,15支高校强队围绕真实工业需求展开智慧角逐,争夺技术落地转化的宝贵机会。这是近期滨海湾举办的第四场人工智能主题赛事,尽管每场赛事聚焦方向不同,但核心目标高度一致——既为青年人才搭建创新展示舞台,更推动优质AI技术与本地产业精准对接,以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为区域经济培育新的增长曲线。

  作为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消费领域移动终端方向)的主要承接地,滨海湾正加速构建“创新载体+赛事平台+产业落地”的全链条生态,用人工智能激活制造业“存量”潜力、催生“增量”价值,为东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

  以“百景大赛”为切入点 搭建AI赋能产业的桥梁

  11月20日收官的“百景大赛”,于2025年6月启动,由东莞市科学技术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联合滨海湾新区管委会共同主办。赛事以“百景解码 千智赋能”为主题,聚焦工业AI实际应用痛点,发布100道真实工业场景赛题。

  为确保赛题精准匹配产业需求,大赛组委会赛前就深入东莞企业调研,聚焦企业在“研产供销服”等环节的技术需求,形成单点技术、低成本开发、轻量化应用的赛题库,为参赛团队提供明确的场景技术需求。

  大赛以国产化大模型为技术底座,鼓励选手将学科成果转化为车间实用方案,同时设立20万元公共奖金池并叠加企业单项奖,提供配套成果推广、知识产权保护等全周期服务,构建从创意到落地的完整服务链条。

  正是凭借“实战导向+资源赋能”的鲜明特色,赛事吸引了全国高校学子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参与。截至10月31日报名结束,大赛共吸引2397人参与,累计提交创新解决方案199项,参赛范围覆盖全国27所高校院所。决赛当天,15支战队按抽签顺序依次登场,通过“5分钟路演+3分钟专家提问”的形式,展示其在工业AI领域的创新成果。

  “百景大赛的独特性在于它的‘真’和‘实’。”广东工业大学副教授程子欢评价道,“大赛构建了‘工业界出题、学术界答题、产业界判卷’的闭环生态,提供的不是模拟数据,而是通往真实问题现场的‘门票’,这对于培养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复合型人才至关重要。”

  如今,“百景大赛”通过100个场景探索出的应用经验,未来有望扩展至成千上万个工业现场,为产业持续生长注入新活力。

  以国家中试基地为核 构建AI赋能制造业的“战略支撑体系”

  “百景大赛”是滨海湾探索人工智能赋能制造的切入口之一,对于滨海湾而言,更大的舞台在东莞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业企业超23万家,规上工业企业超1.4万家,更大的使命在于“让存量长出增量”,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曲线。

  滨海湾也早已开始行动,从顶层设计、空间规划、资本布局、政策保障等多维度,构建起AI赋能制造业的“战略支撑体系”。

  顶层设计上,滨海湾正加快推进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消费领域移动终端方向)建设,构建算力、数据、模型、应用工具链与安全五大能力基座,明确“AI+终端产品”“AI+生产过程”两大核心主线:前者聚焦终端OS适配、行业模型研发等方向,后者围绕智能制造中的质量检测、工艺优化等场景展开,全面覆盖算力支持、高质量数据集构建、场景验证等关键环节。

  在空间规划上,滨海湾以1500亩“灵犀岛”AI小镇为战略支点,全面铺开“一廊、三区、五组团”产业空间布局,构建从研发创新到产业落地的AI全链条生态,首个地块已经完成出让,正式拉开建设大幕。

  在资本布局上,滨海湾人工智能母基金已正式成立,基金总规模10亿元,以“子基金+直投”双轮驱动模式,重点投向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发、制造业赋能、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人工智能+”领域。目前,基金已储备多个优质直投项目,为AI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本活水。

  政策同步护航,根据滨海湾“人工智能10条”“科创10条”等政策,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成功申请专利、开展技术服务与交易、引进先进科技成果等,均能得到政府相应的奖励或补助。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滨海湾正全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人工智能+制造”创新高地。

  以全生态营造为基 打造AI企业落地成长的“沃土”

  “人工智能+”的发展,既需要政府层面的谋篇布局,更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为吸引更多AI企业落地、助力企业稳步成长,滨海湾从项目引进、服务配套等多方面发力,持续优化产业生态,打造适宜AI企业扎根的“沃土”。

  在项目引进上,今年下半年在XAIR·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对接会(东莞专场)上,有22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和制造业企业一起加入滨海湾。

  “背靠东莞丰富的工业应用场景,滨海湾的区位优势和真金白银扶持的产业优惠政策是吸引我们的关键因素。”广州智用开物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可持续发展官、广东智用人工智能应用研究院副院长赵铭表示,公司计划在滨海湾组建新的研发团队,专门针对精密制造等工业企业开展智能体研发和应用,深入东莞制造业一线,致力于打造制造业领域的AI应用新标杆。

  为让企业“落地即安心”,滨海湾还在服务配套上持续加码。近期,新区首个AI+交易市集——“灵境市集linking”、AI需求诊断中心、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实训基地等相继启动。

  灵境市集linking将打造AI企业加速空间、AI企业服务站和AI技术交易客厅等功能区,符合要求的AI创业者或初创企业可以零租金拎包入驻。AI需求诊断中心以“诊断+平台+服务”三位一体,构建权威、全面、动态的“东莞市企业AI需求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需求发布、方案推荐、资源对接等全链条服务,精准赋能企业智能化转型。

  从“百景大赛”搭建技术对接桥梁,到国家中试基地构建全链条支撑体系,再到全方位生态营造吸引企业落地,依托东莞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滨海湾不仅在培育自身的人工智能产业,更在为东莞的制造业装上新的加速引擎,为全国“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采写:南都记者 梁锦弟 受访者供图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