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阿里利润“失血”换增长,褪去电商外衣、穿上AI与大消费的新战袍

IP属地 中国·北京 征探财经 时间:2025-11-26 20:18:54


Pixabay

11月25日,阿里巴巴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其收入2477.95亿元,同比增长5%。若不考虑高鑫零售和银泰的已处置业务的收入,同口径收入同比增长将为15%。

与之同时,阿里的利润出现明显下滑。经营利润为53.65亿元,同比下降85%;经调整EBITA同比下降78%至90.73亿元,主要归因于对即时零售、用户体验以及科技的投入,部分被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的双位数收入增长、云业务的持续增长所带来的经营业绩改善,以及多项业务运营效率的提升所抵销。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09.9亿元,同比下降52%。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吴泳铭表示:“我们正处于投入阶段,构建AI技术和基础设施平台,以及生活服务与电商结合的大消费平台,创造长期战略价值。本季度,我们在这些领域大力战略投入,AI+云、大消费两大核心业务保持强劲增长。”

此前,阿里将“AI+云”和“消费”定为两大战略目标,业务也重新划分为聚焦“AI+云”的科技平台和聚焦“购物与生活服务融合”的大消费平台。从目前的净利润下滑来看,阿里未来将持续投入,以换来更多增长。

01

即时零售增长60%

从消费战略来看,阿里目前的重心聚焦在了即时零售上。

2025年第三季度,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收入1325.78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电商业务收入1029.33亿元,同比增长9%;即时零售收入229.06亿元,同比增长60%;中国批发商业收入67.39亿元,同比增长13%。

尽管收入体量不到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收入的两成,但即时零售成为了收入增速最高的板块。

2025年4月,在京东高调布局外卖业务后,阿里宣布淘宝“小时达”业务正式升级为“淘宝闪购”,并在淘宝APP首页以一级入口呈现。首日上线50城,5月6日覆盖全国。为了在新一轮的即时零售竞争中保持优势,阿里联合饿了么推出“百亿级”补贴,包括免单红包、大额满减券等;整合饿了么餐饮外卖、盒马生鲜、天猫品牌旗舰店资源,与品牌商家城市仓、线下门店合作。

6月,饿了么、飞猪合并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意味着阿里将整合更多资源,国内电商业务板块向大消费平台转变。

10月底,淘宝闪购发布全新连锁便利品牌“淘宝便利店”,将以闪购仓为形态,主打“一应俱全、24小时营业、30分钟达”的便利服务。据悉,淘宝便利店采用品牌授权模式,平台不自营仓店,而是将品牌授权给符合标准的优质商家使用,门店资产归属于商家,平台则提供从选品、供应链到配送的全链路支持。

在商品规划方面,淘宝便利店定位为“精品杂货店”,SKU数量维持在1万个左右,覆盖百货、零食、酒水、3C数码、母婴、美妆等品类,商品丰富度约为普通便利店的三倍。同时,淘宝闪购宣布将在一年内投入2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助力商家在仓店升级、商品品质、物流履约与数字化能力等方面的建设。

11月初,饿了么正式改名为淘宝闪购,标志着饿了么从外卖平台转变为即时零售消费平台,淘宝闪购业务线也将与饿了么业务线彻底打通。阿里正不断完善着在即时零售的布局。

但对淘宝闪购的投入,也导致经调整EBITA的减少。2025年第三季度,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经调整EBITA为104.97亿元,同比减少76%。

在此次业绩说明会上,阿里电商事业群CEO蒋凡透露,10月份以来闪购的每单亏损已经较7、8月份降低一半,在这样的基础上,淘宝闪购的订单份额稳定,目前非茶饮的订单已经上涨75%以上。

蒋凡还表示,闪购业态与阿里生态有巨大的协同潜力。第一阶段已经完成了规模的快速扩张。第二阶段单位经济模型优化符合预期,为外卖业务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增强了在即时零售长期投入的决心。下一阶段会持续精耕细作用户体验,聚焦高价值用户的经营,聚焦零售品类发展。淘天闪购是淘天平台升级的核心战略之一。目标是三年后为平台带来万亿级的成交额继而带动相关品类整体市场份额的上涨。


同时,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财务官徐宏表示,随着整体效率的提升,包括单位经济模型的显著改善和规模的稳定,预计下个季度对淘宝闪购的投入将显著收缩。同时,公司也会根据市场竞争状况动态调整投入策略。

02

AI布局B、C端市场

2025年第三季度,阿里云智能集团收入398.24亿元,同比增长34%,是增速最高的业务板块,其增长主要由公共云业务收入增长所驱动,其中包括AI相关产品采用量的提升。

在财报中,徐宏提到,过去4个季度,阿里在AI+云基础设施的资本开支约12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业绩说明会上,吴泳铭分享了AI(人工智能)战略最新进展,阿里正在AI to B(面向企业的人工智能)和AI to C(面向消费者的人工智能)两大方向齐发力——在AI to B领域,做世界领先的全栈AI服务商,服务千行百业不断增长的AI需求;在AI to C领域,基于性能领先的AI模型和阿里巴巴生态优势,打造面向C端用户的AI超级原生应用,推动AI从千行百业到人人可用。

同时,其表示,未来三年内不太可能出现人工智能泡沫,不排除在已承诺的三年3800亿元资本开支外进行额外投资。据媒体报道,2025年2月,阿里宣布,未来三年,阿里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总额超过去十年总和。

在to B方面,在9月举行的2025年云栖大会现场上,全面升级的阿里云AI基础设施亮相,全面展示了阿里云从底层芯片、超节点服务器、高性能网络、分布式存储、智算集群到人工智能平台、模型训练推理服务的全栈AI技术能力。

同时,阿里云还发布了全新Agent开发框架ModelStudio-ADK,可帮助企业高效开发具备自主决策、多轮反思和循环执行能力的Agent;阿里云百炼还升级了低代码Agent开发平台ModelStudio-ADP,该平台已广泛应用于金融、教育和电商等领域企业。

Omdia发布的《中国企业GenAI(生成式AI)采用格局,2025H1》,在2025年上半年的中国AI云市场中,阿里云占比35.8%,火山引擎14.8%,华为云13.1%,腾讯云7%,百度云6.1%,前五名总和超整个市场的75%。同时,其指出,在当前财富中国500强企业中,74.6%已经应用或部署生成式AI,其中,阿里云渗透率为53%排名第一。

在to C方面,阿里在11月17日宣布千问项目。11月24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AI助手千问App公测一周下载量突破1000万次。据悉,ChatGPT实现这一目标用了40天,DeepSeek用时20天,而千问仅用一周,刷新了纪录。

同时,在业绩发布会上,阿里也提到了AI与阿里生态系统之间的协同效应。阿里是中国唯一一家同时拥有领先大模型和广泛生活服务及电商场景的公司,千问将逐步整合电商、地图导航、本地服务等,成为日常生活的AI入口。

在投入AI+云,以及布局即时零售拓宽消费生态边界下,阿里的利润难免出现下滑。随着淘宝闪购的订单增长,以及AI业务开始B端、C端双线发展,阿里阿正重塑其增长逻辑与商业边界。其在AI与消费的两大核心战场上能否持续扩大战略优势,并将投入最终转化为可持续的规模化盈利,也考验着其战略耐心。

作者丨五仁

来源丨征探财经(ID:teccj6)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