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陈婷 赵毅 深圳报道
银行发布的一则公告,让万科再次成为市场焦点。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11月26日晚间,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浦发银行”)公告召开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第四期中期票据2025年第一次持有人会议,涉及万科2022年度第四期中期票据,债券简称为“22万科MTN004”,会议召开时间为12月10日。
根据公告,上述会议的召开背景是为稳妥推进本期债券本息兑付工作,特召开持有人会议对本期债券展期相关事项进行审议。当中的“展期”二字尤为醒目,牵动着投资者神经。据悉,“22万科MTN004”的本金兑付日为2025年12月15日,债项余额为20亿元,本计息期债项利率为3%,存续期管理机构为浦发银行。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对记者表示,在本金兑付日前,若展期获得债券持有人表决通过,严格来说展期就不是违约,但是债券展期会对公司信用造成很大伤害,投资机构对公司偿债能力的信任度严重下降,不利于后期的融资。
截至目前,万科方面尚未对上述公告作出回应。
股债双杀
11月26日,万科债券出现大跌,多只债券盘中跌幅超20%,触发临时停牌。其中,据深交所公告,债券“22万科02”盘中成交价较前收盘价首次下跌达到或超过30%,根据有关规定,自当日13时06分11秒起对该债券实施临时停牌,于15时27分00秒复牌。
同日,万科A股股价下探至5.88元/股,截至当日收盘报5.89元/股,跌幅2.48%,万科H股股价报3.88港元/股,跌幅6.28%。
11月27日,万科A股股价进一步收跌至5.47元/股,跌幅7.13%,盘中最低跌至5.37元/股,为近五年来最低点。同时,“22万科02”“22万科06”等债券再次触发临时停牌。
消息面上,浦发银行于11月26日晚间公告拟召开债券“22万科MTN004”第一次持有人会议。召集人将于2025年12月1日前通过存续期服务系统、电子邮件、传真或其他方式发送会议议案,或披露会议议案。债权登记日为2025年12月9日,表决截止日为2025年12月12日。
Wind数据显示,“22万科MTN004”于2022年12月16日上市,摘牌日期为2025年12月12日,每年付息1次,下一付息日为2025年12月15日。
今年5月,联合资信发布的跟踪评级报告显示,维持包括“22万科MTN004”在内的万科多只债券的信用等级为AAA,评级展望为稳定。
联合资信方面认为,2024 年,万科签约销售金额大幅下降,筹资活动现金流延续净流出态势,公司通过盘活存量资产等手段化解流动性压力,并在第一大股东的支持下完成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公开市场债券兑付。但受开发业务结算毛利率大幅下降、计提信用减值和存货跌价准备、非主业财务投资亏损以及折价处置资产回笼资金等因素影响,万科2024年大幅亏损。目前公司短期债务占比偏高,再融资压力大。伴随万科力求确保安全底线压降债务与回笼资金,公司资产规模与盈利指标下降压力仍大。万科个体信用表现有所下降,但2025年1月以来公司第一大股东充实公司经营管理力量,并对公司支持力度有所加大,有利于缓解公司的债务偿还风险。
偿债压力仍存
今年以来,万科第一大股东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铁集团”)向万科提供了多重支持。截至11月12日,深铁集团已累计向万科提供借款307.96亿元,用于偿付万科在公开市场发行的债券本金与利息。万科方面称,股东借款的利率遵循市场化原则,低于目前公司从金融机构借款的利率水平,充分体现了大股东对公司的支持。
刘水表示,万科后续将以市场化方式、更多依靠自己力量来化解债务。深铁集团对万科提供借款的外部输血或告一段落,这笔“22万科MTN004”债券展期,标志着大股东深铁集团将可能不再向万科借贷供其还债,而是让万科以市场化方式、以自己的力量化解债务,其后续的化债方式更多是展期、出售资产、再融资、债权股等。
当前,万科仍面临较大的短期偿债压力。据中指研究院统计,2025年12月,万科境内债到期余额为57亿元,除了此次20亿元债券展期,另外还有37亿元债券需要偿还。未来两年也是万科的偿债高峰,其中,2026年万科需偿还超过120亿元的境内债。
11月初,万科公告将与深铁集团签署《关于股东借款及资产担保的框架协议》,这一举措引发市场普遍关注。根据框架协议,万科从2025年以来至公司2025年度股东会召开日为止期间,深铁集团向万科提供不超过220亿元借款额度。截至11月2日,深铁集团已提供的无抵/质押担保借款合同金额为203.73亿元,实际提款金额为197.1亿元。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对记者表示,万科面临的风险,必须由多方合力解决。一是万科腾挪资产获得现金流,也包括积极储备新的地块,把握当前市场对于好房子、改善型需求的市场机会,改善公司现金流状态;二是大股东深铁集团的扶持;三是债务展期。结合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在万科资产质量相对优良的情况下,三方一齐发力能够最大程度解决万科的问题。
(编辑:赵毅 审核:童海华 校对:颜京宁)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