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全国乘用车市场中新能源车月度零售销量首次超越燃油车,标志着新能源车型正在成为市场主流。不过,电动车在高寒环境的应用依然面临挑战,低温会显著影响电池的化学反应速率,导致放电效率降低,进而影响续航里程。车企为了改善高寒地区或冬季的用车体验,在电池材料和电池管理技术领域不断投入研发力量;汽车媒体也在每年冬季积极开展“冬测”项目,希望以此帮助用户了解车辆在高寒环境的适应能力。然而,各家媒体每年的“冬测”在收获关注的同时也常常伴随着争议,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
测试标准。
尽管新能源车型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但目前依然缺乏一套统一的、针对高寒环境的续驶里程道路试验方法,这无疑限制了新能源车型特别是电动车在这些地区的推广,以及消费者对产品性能的准确评估。
为填补这一空白,确保电动汽车能够在极端气候条件下保持其性能和可靠性,中汽研、吉利、赛力斯在联合开展了纯电动汽车高寒续驶里程道路试验方法CSAE标准的研制。
同时,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整车企业也需要明确和统一的测试标准来指导产品开发,确保车辆能够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满足消费者的期望。标准也将为电动汽车在高寒环境下的性能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电动汽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标准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明确试验条件以及制定符合寒区电动汽车行驶特点的试验工况。其中,试验条件的界定涵盖试验环境、场地和车辆三个维度:
1. 环境条件:
精确定义试验期间的充电环境、浸泡车辆的环境以及行驶过程中的温度和风速,减少环境因素对试验结果的潜在影响。
2. 场地条件:
明确高寒试验场地内测试道路的技术规范,以确保场地条件的一致性,从而减少对试验结果的干扰。
3. 车辆条件:
对轮胎规格、油液类型、载重质量以及车辆的磨合状态等进行明确规定。
试验工况的确定是续航能力测试方法的关键,其目的是确保测试结果能够真实反映用户在极端寒冷环境下的实际使用情况。标准以中国市场现有工况为基础,融合包括东北寒区用户的实际驾驶数据,致力于构建能够准确反映寒区驾驶特性的稳态行驶工况模型。
标准目前处于起草阶段,起草工作组成员涵盖了国内主流整车企业及权威检测科研机构。
12家整车企业: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东风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
4家检测科研机构: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呼伦贝尔)有限公司、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中汽研汽车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中汽信息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等。
后续规划
在完成起草和验证之后,本标准预计于2025年初公开征求意见。如需了解纯电动汽车高寒续驶里程道路试验方法CSAE标准的后续信息,欢迎持续关注汽车学会公众号及标准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