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房地产 » 正文

03年的上海钉子户,曾开口“6套房外加1亿”,撑了14年一分没多赚

IP属地 北京 编辑:沈如风 子飞 时间:2025-02-26 07:30:24

现如今,“北上广深”的经济发展领跑全国,其当地的房价相较于十多年前也是“水涨船高”,令许多外地人都望而却步……

曾经有一档节目做过这样一期的街头采访,问到北京人觉得外地人多久才能在北京买套房,得到的回答几乎均是残忍直白的——“也许下辈子都买不起!”、“生来有就有,没有便没有”。

就客观上而言,这些北京本地人的言论并非歧视,而是反映出满满的、绝望的现实,除非家境优渥,否则想要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中定居,光靠一个人的努力,其希望近乎渺茫。

与此同时,近年来,国内各地许多地方都兴起了一阵“拆迁热”,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有时会对居民百姓的房屋进行拆除,加以工程建设的范围,同时,这些被拆除房屋的百姓,也会相应获得一笔小为丰厚的补贴。

对于大多数百姓而言,顺从拆迁的安排,换取一套新的房屋和一笔拆迁款过上新生活,这是乐于接受的。甚至有人对“拆迁”一事翘首以盼,希望有朝一日自己的房产会被划分到“拆迁”一列。

不过,亦有一些百姓,在“拆迁”一事中扮演着“钉子户”的角色,他们不顾相关部门开出的条件,对丰厚的补贴置之不理,坚决不服从拆迁。

当年,居住在上海市松江区的男子张新国,就是当地有名的“钉子户”。

2003年,上海的经济飞速发展,关于松江区的建设也提上了日程,当地相关部门决定对沪亭北路进行公路改造,而张新国的三层小楼,正好挡在公路建设规划的主干上。

很快,当地开发商便来到九亭镇上动员大伙迁走,大多数居民得知此事后,也都自愿接受了拆迁搬走,唯独张新国的三层小楼倔强不倒,同样十分顽固的,还有着三层小洋房中居住的张新国等十来口人。那么,在面对相对优越的拆迁补偿时,张新国为何不愿意搬走,难道他与这十口之家对这三层小楼已经情有独钟,还是另有隐情?

说起张新国的这三层小洋房,可有些年头了。这栋房屋原本不是这般模样,作为张新国与妻子的婚房,它原本只有两层高,是与妻子结婚后在九亭镇盖起来的,由于是二层小楼,张新国索性将父母接进了屋子,与之一齐生活。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张新国也是儿女双全,时间也来到了1996年。

张新国的女儿嫁给了外地女婿,女婿没有丰厚的积蓄,在彼时的上海自然是买不起房的,女儿嫁人之后,又带着女婿回到了娘家居住。

此外,张新国也无法承担为儿子购置婚房的费用,儿子结完婚后,也搬进了张新国的二层小楼。这下子,二层小楼热闹了起来,原本宽敞的房子变得拥挤起来,并且几家子人共同组建的大家庭,难免也会发生一些摩擦与矛盾。

经过一番商讨,大家庭一致决定,要共同斥资30万改造房子,将其搭建为三层的楼房,为了让房屋更加宽敞,他们还买下了邻居家的一块地基,用以扩建盖楼。

没过多久,一座300平方米的三层小洋房就大功告成。张新国

一家人十分欣喜,人前人后经常受到街坊邻居的夸赞,走在路上腰杆也挺得更直了。当时,这座三层小洋房成为了镇上十分耀眼的存在,新颖而又气派,可7年之后,它却面临被拆除的命运……

2003年,当地相关部门开出了高额的拆迁补贴,松江区沪亭北路的居民们家家都是喜出望外,期待着相关人员尽早登门造访,商量拆迁事宜,离开自己生活几十年的小房屋,换上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并且拿着拆迁款过上滋润的生活。

至于张新国等人,他们也并非不高兴,其实,张新国早已厌倦了一家十来口人的吵闹生活,只想过上安静的晚年生活。然而,关于拆迁的补贴问题,他是说什么也不同意的。

按照规定,沪亭北路的居民,家中有两个儿子的,可获得“大中小”各两套,也就是六套房屋,而张新国只有一儿一女,只能分到四套房屋。

此外,张新国家的三层小洋房属于违规盖楼,第三层的面积不予补贴,更要紧的是,张新国当初买下邻居家的宅基,并没有加印证明,于是他又四处打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办好了证明……

如此一来,一方面,四套房屋若只留给女儿一套,则经常招来女儿的闹腾,引起女儿女婿的不满;另一方面,张新国眼睁睁看着街坊邻居里有两个儿子的,美滋滋地分到了六套房,心里几度觉得不平衡,难以咽下这口气。

于是,顽固的张新国索性把心一横,死活不肯搬离原来的老房子,并且要求开发商传话:“如果不得到6套房和1个亿的补贴金,他是绝对不会搬走的!”

老张的这番话一出,可使开发商犯了难,其本意无非是为女儿多争取到一套房,但是,如此“狮子大开口”,要求多两套房,再加上赔款1亿元的天价,即便是情有可原,也是无法被相关部门所接受的。

双方都不肯作出退让,相关人员几次前来拜访张新国家,欲与之商讨却无果,与此同时,公路工程建设迫在眉睫,迫于工期压力,开发商也顾不了那么多,2007年,公路项目开始动工,毕竟,城市的改造不能因张新国的顽固停滞不前。

自工程启动之后,张新国的3层小洋房所在的九亭镇日夜施工,尘土飞扬,噪音震耳欲聋,让张新国一家人彻夜难眠,严重影响一家人的精神状态。即便是4年过后,沪亭北路的工程圆满竣工,张新国一家人的日子也没有好过。

由于大马路通到了自家门口,张新国等十口之家的出行十分不便,他们的家正位于大道之间,真可谓是车水马龙。马路上来往的车辆制造了许多的大气污染及噪音污染,也令张新国一家人苦不堪言!

久而久之,一家人的身体健康受到了严重的摧残,而由于不受保护,张新国家断水断电的事情时有发生,遇到这种情况可谓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一些外来人不知内情,经过这条大道时经常被这栋三层小洋房吸引,还纷纷前来拍照打卡。当然,当上下班、节假日高峰期时,小洋房给大路造成的堵车隐患,又令往来司机忍不住破口大骂。

此外,张新国家也经常遭到不愉快的事情,一些司机经常气势汹汹地找上门,索要车祸的赔偿,将事故的责任推脱给张新国的“拦路房”。

就这样,硬抗了14年之后,“钉子户”张新国已然殚精竭虑,一家人多少有些后悔当初作出的莽撞决定,而原沪亭北路的动迁主任陆辉,也猜到了张新国处境的艰难,决定登门拜访,决定说服他们一家子人迁移。

相较于十多年前,张新国对拆迁一事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陆辉自觉这事有门,便多次登门拜访,与房屋主人洽谈相关事宜,给了对方一个台阶下。

陆辉提出,愿意开出与十多年前一样的条件,供张新国等一家十几口子人生活,也就是四套房屋,加上70万的赔款。要知道,此时的上海房价早已飞涨,松江的房价更是达到了5万一平米!而张新国等人分配所得的四套房屋面积高达400平方米,这个筹码足以打动太多人……

张新国心知肚明,这是多少人一辈子也得不到的财富,况且自己已经步入晚年,无法再承受这样折磨的生活,若是同意拆迁,就意味着多年的噩梦终于结束,自己可以享享清福,而儿女也都有了生活的保障。

想到这里,张新国终于是敞开心扉,对主任陆辉直言道:“我并非想给国家和百姓添麻烦,只是四套房子只能给女儿一套,我这心里不好受啊!”

对此,陆辉也坦诚相待,向张新国解释说,若是不拆除房屋,一旦法院走强拆程序,则张新国等人只得获赔两套房屋,岂不是亏大了?最终,陆辉的诚意和耐心打动了张新国,他也在拆迁协议中签了字。

临走之时,张新国仍然对他生活了几十年的房子心有不忍,但是,显然自己的儿女早已受够了居住在此,连忙拉着父亲就要走,直到2017年9月中旬,沪亭北路终于迎来了崭新的面貌,这场14年的“钉子户闹剧”,也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人们总说知足常乐,然而,真正做到“知足”的人又有多少?张新国一家人软磨硬泡,折腾了14年之久,饱受折磨,最终换来的依然是相同的补贴。

不过,此时的上海,早已不是昔日的上海,张新国一家所获的房屋价值,与当年早已不可同日而语,有人说张新国一家人赚了,可这种受益的代价也是极为深重的,也是我们所不提倡的。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