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当“一口价”成为车市狂欢 价格战背后的困局与新生

IP属地 北京 编辑:柳晴雪 车市红点 时间:2025-03-19 16:02:05

在3月18日的奇瑞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上,猎鹰智驾的各项功能参数还没来得及消化,紧接着又是一波 “3.18奇瑞厂庆” 30多款车型推出限时一口价的促销信息扑面而来。看似不相关的两个信息却是当下中国车市最真实的写照:左手高举智能化大旗,右手挥动降价镰刀的车企们,正在价格战的泥潭中上演着一出大戏。

当然,提到“一口价”最早还是从合资品牌中还是流行的。去年别克首次祭出一口价时,这个百年品牌或许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燃油车定价体系坍塌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君越、昂科威等经典车型的终端成交价,在"一口价"的掩护下悄然下探到自主品牌的腹地。

从去年开始,相信大家已经明显感觉到合资产品的价格越来越低,反而是国产车越卖越贵,均价在30万以上的理想去年卖了超过50万辆,问界M9联系11月蝉联中国市场50万级豪华车月度销冠。这种看似体面的一口价,实则是合资品牌对定价主导权的无奈让渡。

对于合资品牌来说,一口价已经成为降价的一个由头。因为相对来说,燃油车年度改款时能升级的亮点已经不多,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已经变成新的“一口价”到底能降多少。

面对合资品牌的价格攻势,国产品牌也不得不跟进。即便是向来对价格战嗤之以鼻的长城汽车在近期也开展了哈弗品牌全系焕新一口价的政策,限时优惠至高达到了4万元。

价格战的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就难以合拢,不过降价带来的销量提升效应正在边际递减。打个比方,如果说2023年每万元降幅可拉动15%的销量增长,到2024年这个数字可能已降至8%。更危险的是,消费者开始形成"持币待购"的预期心理,等待下一轮更猛烈的降价潮。

价格战何时到头?车企又如何才能走出价格战泥潭呢?笔者认为提升价值是唯一出口,就像智能手机市场经历过千元机大战后,最终脱颖而出的不是价格屠夫,而是建立起生态护城河的创新者。当中国车市的硝烟散去时,或许我们会发现,“一口价”狂欢不过是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的阵痛前奏,真正决定未来的,仍然是对技术深度的探索和对用户价值的深耕。那些在价格战中坚持向研发实验室输血的车企,正在悄悄铺设通向未来的轨道。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