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国家层面已经定调下半年房地产市场要如何干,比如,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切实有力地推进“好房子”建设,进一步优化现有的房地产政策等,接下来就是各地的具体部署了。
7月1日下午,北京召开常务会议,落实工作部署,研究推进“住有所居”有关工作等事项。会议强调,“住有所居”是“七有”“五性”的重要内容,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
我想这一点就不多说了,房地产的问题无论是从老百姓民生的角度讲,还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都举足轻重,有人说了,既然重要就应该让它回到过去,在我看来,恰恰相反,正因为重要,才不能重走老路,否则问题会更大。
不过房地产牵一发而动全身,毕竟它关联着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行业的发展,影响着无数人的就业问题。所以,要从战略上重视,但绝不能姑息和纵容,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可眼下,必须确保房地产市场能够平稳过渡。
北京这次会释放了哪些信号呢?
1、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保障的归保障,市场的归市场。
从会议表述来看,要加快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完善“保障+市场”住房供应体系,要持续完善住房保障制度,优化政策设计,规范保障性租赁住房运营管理,扎实做好民生兜底保障。积极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健全青年人才住房支持政策,强化大学毕业生、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运行保障人员等住房保障,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这些内容都是从保障方面来补齐市场缺陷的,完善“保障+市场”住房供应体系,即保障的归保障,市场的归市场,这样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住房需求。尤其是大学毕业生、新市民等年轻人在住房需求方面,不仅要住得好,还要住得起。无论是买还是租,首先要净化市场环境,别让年轻人不得不租又不敢租,这是过去很大的一个问题,其实,不是非要买房,关键是很多人有阴影了。
将来这些问题解决了,买也好,租也好,让大家去选择,而不是被动接受。如果将来能把租购同权的问题也解决了,相信租房可以成为很多人的主动选择。
2、不断优化房地产政策,释放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不断优化房地产政策,更好满足市民群众高品质、多样化居住需要。这是针对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提法,同样,在市场层面,也是要分层次解决大家的住房需求问题。
此前北京调研中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房地产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进一步释放市场潜力,着力推动“好房子”建设,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正好涵盖了今天我要讲的几个方面。
现有的潜力释放也只能通过部分改善以及没有资格的人群去优化调整,在我看来,松绑限制性政策是大势所趋,而且也早就是储备政策,始终待命,只不过不会轻易出手。一边走一边看。看的就是当下市场的走向。
接下来,北京有可能会在五环外进一步松绑。比如降低非京籍购房社保年限甚至五环外取消限制,多孩家庭给点购房指标,或者放开高价改善房限购。北京优化调整房地产政策的空间也将逐渐打开,北京市场修复也有望发挥示范效应,改善整体市场预期,对稳住经济大盘起到坚实作用。
3、鼓励建设更多“好房子”,包括存量和增量。
要持续推进危旧楼改建,加快开展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有序推进核心区平房成片区、整院落腾退更新,切实消除农村自建房安全隐患。要努力建设高品质宜居住房,优先向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和就业密集地区供应住宅用地,健全完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鼓励建设更多“好房子”。
老旧小区改造是针对存量房更新说的,既是民生,又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新房方面,好房子已经成为趋势,最近成交的主流很多都是好房子带动的。
这个依然是针对特别是改善家庭进行的分层梯队建设,对于居住需求有更大的改善的,可以在产品品质方面不断升级,当然也包括一些刚需产品,这就需要在轨道交通附近盖好房子以满足大家的通勤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