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平台上出现不少关于高考后的相关消费帖子。
■ 记者 张裕麟
随着高考落下帷幕,高考后的消费热情逐渐升温,社交平台上,“高考四件套”成了近期热议高频词。
从最新款的电子设备,到焕新容貌的医美套餐,从心仪已久的出国旅行,到现场狂欢的明星演唱会……这些消费项目正逐渐成为许多毕业生的“毕业标配”。
“高考四件套”动辄花上万
社交平台上不乏网友晒出消费清单,其中有不少动辄上万的花销。网友“Faith”发帖表示,女儿一口气花光存了10年的零花钱,甚至有家长直呼:“毕业四件套没有六位数都打下不来!”大家不禁在线发问:这种“掏空钱包式”的消费真的有必要吗?
部分“00后”网友认为,青春需要仪式感。站在18岁的人生舞台上,用特别的消费来纪念庆祝自己的成人礼,为青春留下一段疯狂又难忘的回忆,毕竟区区三万天的人生中能有几个这样意义非凡的时刻?网友“珏”分享:“高考结束后换了心心念念的新手机,‘爆改’成从小就爱的大波浪发型,和家人朋友去登山、划船、骑行,在游乐场里挑战极速过山车,这种‘放飞自我’的感觉简直不要太爽。”
“种草文化”助长冲动消费
但也有网友称,这种消费其实带有攀比的意味。大家刚经历完高考,身心处于想要尽情释放的状态,商家在这时纷纷打出诸如“考后变美全家桶”等噱头,精准地“撩拨”着考生渴望犒劳自己、开启新生活的心弦,很容易引诱年轻人在不经意间就冲动消费。同时,社交平台上盛行的“晒单、种草文化”,愈发助长了这股冲动情绪。
网友“后天”称,这段时间每当打开小红书,总能被各种“高考后必做清单”“毕业生30天逆袭计划”等帖子刷屏;微信朋友圈里,同学也都在忙着出国旅行、晒新手机、割双眼皮……这让她不自觉地陷入一种“别人都有,我也要有”的攀比心理,仿佛不跟风保持一致就会显得自己不够时尚新潮,青春不够完整,和同龄人对比会有落差感。那些因攀比而产生的焦虑和压力,反而让自己变得没有那么快乐了。
盲从消费反而丧失自我
还有一些网友认为高考后可以适当地“放飞自我”,但盲从消费,反而丧失了追求自我的洒脱态度。网友“饭饱饱”表示,“毕业四件套”没有所谓的标配,真正有意义的消费,应该是基于自身的需求和喜好。比如,喜欢阅读的同学可以购买心仪已久的书籍;热爱运动的同学可以购置一套专业的运动装备;有艺术追求的同学可以参加一些画展……从少年迈向成年的重要过渡期,发掘兴趣爱好、提升自我才是关键。
前两年曾经有一句网梗非常“出圈”:青春没有售价。诚然,18岁成人时刻值得纪念,但其“值得”并不在于这个夏天通过挥霍了多少钱实现的“仪式感”,而在于过去的18年里,那走过的每一步。正如引发众多共鸣的一条高赞评论:“青春的仪式感不在消费的价签,而在成长的刻度。”毕竟,真正的快乐从来不是“别人有的我都有”,而是“我有的,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