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反内卷”牛引爆市场!这些板块将持续受益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陆辰风 星图金融研究院 时间:2025-07-11 12:27:42



2025年7月以来,A股市场围绕“反内卷”主题的相关板块表现亮眼,引发市场对“反内卷”行情的广泛讨论。

而这一行情的升温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一系列顶层政策的密集出台与产业发展矛盾的迫切解决需求,背后折射出我国宏观经济与产业转型的深层逻辑。

2025年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明确提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聚焦重点难点问题,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将发展重心转向提升产品品质,并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同日,《求是》杂志刊发《深刻认识和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一文,系统阐述了内卷对行业及企业的多重危害,强调有效整治的必要性,并特别指出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电商平台等领域存在的内卷式竞争问题亟待解决。

政策信号的集中释放迅速引发市场反应,随后光伏玻璃企业率先联合宣布减产,水泥、建筑等行业也陆续发布反内卷声明,一系列举措推动相关板块的政策预期持续升温。

从市场表现来看,自7月1日反内卷相关政策信号集中释放以来,相关板块迎来显著上涨。其中,玻璃玻纤板块累计涨幅达17.34%,光伏设备与普钢板块也分别录得8.83%、7.93%的累计涨幅。



一、“反内卷”政策出台背景

此次政策出台的背景,源于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发展与产业竞争中存在的突出矛盾。自2023年二季度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呈现出“量稳价弱”的显著特征,名义GDP连续低于实际GDP增速,反映出经济增长在价格层面的支撑不足。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PPI已连续33个月处于零轴以下,这一持续的通缩压力对工业企业经营产生了深刻影响。尽管我国工业收入保持增长,但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却同比减少,出现“增收不增利”的现象。



长此以往,“内卷”式竞争将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伤害。

第一,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陷入“价格战”,既压缩自身利润空间,又迫使行业整体陷入“以价换量”的恶性循环,削弱持续经营能力。

第二,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资源错配、效率低下,大量资本沉淀于低效产能,挤占技术研发与高端制造的投入空间,拖累产业升级。

第三,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牺牲产品质量与安全标准,长此以往将破坏产业生态与行业健康。

这种“内耗式”发展模式,最终会削弱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力,与高质量发展目标明显背离。

而这一问题的根源主要来自需求与供给两端的双重压力。

首先,在需求端方面,内需不足的问题持续存在,消费与投资对工业品的拉动作用偏弱。

其次,在供给端方面,重复建设问题突出,地方政府的同质化投资行为加剧了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而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展开的内卷式降价竞争,进一步压低了产品价格,使得价格回升面临巨大压力。这种供需失衡与无序竞争的叠加,不仅制约了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也阻碍了产业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型。

二、“反内卷”与供给侧改革的异同

当前部分研究将反内卷视为“供给侧改革2.0”,不过,两者虽有相似之处,但差异显著。

从相同点来看,两者面临的基本面环境颇为相似,均经历了PPI的连续负值运行,工业品价格持续下跌,产品相对过剩的问题突出,意味着政策在解决供给端结构性矛盾方面存在共通的逻辑基础。

但差异同样不容忽视。

其一,涉及行业范围不同。上一轮供给侧改革主要集中在传统行业的国有企业,如钢铁、煤炭等;而本次反内卷政策覆盖的行业更为广泛,既包括钢铁、水泥、玻璃等传统工业领域,也涵盖了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等代表新质生产力的新兴产业。

其二,外部环境更为复杂。当前全球贸易格局面临调整,外部关税政策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这为国内产业的竞争格局优化增添了外部约束。

其三,地产周期背景不同。上一轮供给侧改革期间,房地产市场处于景气周期,需求端的同比提升为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而当前房地产市场尚未出现明显回暖,对商品价格的提振作用或相对有限,政策效果的显现可能需要更多依赖供给端的主动调整。

其四,政策目标存在差异。上一轮供给侧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淘汰落后产能,缓解短期供需矛盾;而本次反内卷政策更侧重于创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力,推动产业发展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目标更为长远。

三、“反内卷”政策如何进行?

基于上述异同,我们认为本次反内卷政策的实施路径可能呈现差异化特征,而非“一刀切”式的推进。

对于传统行业而言,由于其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且多涉及国有企业,政策可能会出台一些强制性措施,加速落后产能出清,以快速改善行业竞争格局。

而对于新质生产力领域,考虑到该领域民营企业占比较高,且与稳就业目标密切相关,反内卷在短期内可能与稳增长、稳就业存在一定冲突,政策实施或许会更为温和,呈现循序渐进的长期特征。我们判断这一领域的政策或许会以行业规范为主,通过引导企业有序竞争、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推动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整个过程可能会相对漫长。

综合来看,随着反内卷政策的持续推进,相关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产能出清进程加快,行业竞争格局有望得到实质性改善,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将随之提升。从估值角度看,当前相关板块的估值处于相对底部位置,随着产业基本面的改善,周期底部将进一步夯实。

事实上,反内卷、提升新质生产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已成为国家层面的重要战略方向,相关政策自去年以来不断出台。我们预计,7月底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可能会将反内卷作为重点议题进行部署,而即将到来的“十五五”规划也有望陆续出台配套政策,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推动经济发展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从根本上遏制无序竞争。

因此,短期内在政策密集出台的刺激下,相关板块的政策预期持续升温,有望迎来一轮围绕反内卷预期的交易行情。但长期来看,行情的持续性仍需依赖政策的实际落地效果,需重点关注以下方面:一是政策落地的具体措施与力度,如产能出清的进度、行业规范的执行情况等;二是产品价格的走势,这是反映供需关系改善与企业盈利预期的重要指标;三是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落后产能出清后,行业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与盈利能力是否得到实质性提升。

具体到板块层面,我们认为可聚焦于光伏产业链、锂电产业链、新能源汽车等新质生产力领域,以及钢铁、水泥、玻璃等传统行业。对于新质生产力领域,政策对无序竞争的纠偏将有助于避免资源浪费,引导企业将资源集中于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长期来看有利于提升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对于传统行业,产能出清将直接改善供需关系,推动产品价格回升,企业利润弹性有望释放。

本文由“星图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高政扬。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