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卖身”三个月后,这家融了12轮的深圳明星独角兽,于近日选择赴港上市。
在哈佛博士顾晶的带领下,云英谷科技在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既经历过一年卖出数千万颗显示驱动芯片的高光时刻,也陷入过在A股上市未果后选择“卖身”的困难处境。
到了2025年3月,由于价格等原因,A股上市公司汇顶科技全资收购云英谷科技的交易告吹。为了直接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及提高公司的品牌知名度、业务形象等,云英谷科技最终选择来到港交所门前。
一路走来,在红杉中国、祥峰投资、京东方、高通、小米、清越光电、中金资本、中芯聚源、北极光创投、启明创投、哈勃投资、国开科创、海通新能源、深高新投、广东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元禾厚望、策源资本等支持下,云英谷科技估值超过83亿元。
云英谷科技的选择背后,离不开港股的持续火热。2025年上半年,共有240家企业在港交所递表,同时港股新股市场共募资超过1070亿港元,让港交所一跃成为全球IPO融资额排名第一的交易所。
令人感慨的是,不管是众多公司争相递表,还是5家公司同一天敲钟,仿佛都在告诉外界——那个“赚钱效应”明显的港股又回来了。全球投资人都用钱做出了选择,毕竟没有人愿意错过这场泼天富贵。
哈佛博士创业,干出一个深圳明星独角兽
在创立云英谷科技前,顾晶是当之无愧的学霸。
除了本硕就读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他还于2010年在哈佛大学拿到工程与应用科学博士学位。读博期间,他带队开发出的超分辨信号识别技术,获得了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全球测试评比冠军。
当时,随着智能手机快速发展,对显示屏的显示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成为国家战略,意味着半导体显示的重要程度也在不断提高。顾晶发现并抓住了这个机遇,最终于2012年在深圳创立云英谷科技。
由于直接成为手机厂商产品供应商的难度很大,他们在创业之初便聚焦与面板设计相关的显示驱动技术,选择通过研发让显示实现更高分辨率等专利来提升行业影响力,并于成立当年推出首颗图像算法集成电路。
“创业搞芯片可不是一件容易事,门槛很高。”顾晶曾在接受采访时直言,由于芯片开发周期很长,除了要有独特的技术,还需要经验丰富的芯片设计团队,同时也要有产业链上主流厂商的长期支持,甚至得要对方成为你的股东,才有可能做大做强。
直到2016年,以京东方为首的国内显示面板厂商开始研发OLED屏幕并大规模建设产线。于是,在业内名气越来越大且已组建研发团队的云英谷科技与公司股东京东方合作,将发力重心放在AMOLED显示驱动芯片的研发与设计。
作为OLED技术的一种,AMOLED具备更亮、更薄、更节能等特点,并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汽车等应用领域逐渐成为市场主流。随着中美科技竞争加剧,半导体芯片国产化需求与日俱增,让这家公司成功驶入发展快车道。
2021年,云英谷科技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向主流消费电子品牌公司供货的AMOLED显示驱动芯片设计公司。与此同时,他们的硅基Micro-OLED显示背板正式在消费级VR/AR产品中实现量产应用。
掌握着行业领先的软硬一体全栈自研显示驱动技术,这家公司的AMOLED显示驱动芯片销售量一路高涨,从2022年的超1400万颗增加到2024年的超5100万颗,成为了智能手机AMOLED显示驱动芯片市场头部玩家。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收入快速飙升,从2022年的超5.5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近9亿元。不过受研发等因素影响,云英谷科技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净亏损于2022年达到1.23亿元,并在两年后变成3.09亿元。
经过十余年发展,这家公司成长为深圳的明星独角兽,并最终来到港交所门前。
一路融到F轮,估值超83亿元
一路走来,云英谷科技共融了12轮,累计拿到超过16亿元。
早在祥峰投资成立之时,他们便开始关注半导体行业。预测智能手机出货量将会迎来爆发式增长后,这家投资机构对智能手机产业链的创业公司进行了地毯式搜索,最终于2013年成为云英谷科技的天使投资人。
两年多后,与这家公司有合作的京东方出手了,拿出5000万元成为他们的重要股东。在获得京东方的大力支持后,云英谷科技除了开发出很多新的技术,同时也在与对方的合作中获得不少业务方面的需求。
没过多久,他们便推出算法IP赋能全球首款4K分辨率显示器。到了2017年12月,云英谷科技同时完成两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高通、小米、清越光电、北极光创投、中芯聚源、鸿泰基金、邦盛资本等。
随着时间推移,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周志峰通过对供需两侧的观察,在2020年判断过去几年芯片行业和生态体系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中国芯片企业和自己的客户及下游应用距离越来越近,同时芯片公司越来越像是系统公司,既要有硬件也要有软件。”
出于对云英谷科技团队的看好,这家投资机构领投了对方C轮和C+轮融资。再加上高通、中航南山股权投资、前海鸿泰创投、北极光创投、小米长江产业基金等支持,这家公司共拿到超2亿元。
到了2020年11月,红杉中国、中金资本等成为他们的股东,投资方还包括北极光创投、高通、启明创投等。次年,这家公司共完成三轮融资,从红杉中国、哈勃投资、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国开科创、沃赋创投、中航南山股权投资、中金资本、北极光创投、海通新能源、粤科鑫泰股权投资基金、深智城产投、深高新投、加法创投等手中拿到超6亿元。
在获得广东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元禾厚望、招银鼎洪投资等支持后,他们又于2024年8月完成祥峰投资和策源资本投资的F轮融资,最终估值超过8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云英谷科技原本已于2023年1月启动A股上市辅导,但却一直未能如愿IPO。到了2024年11月,为了拓展商业版图的A股上市公司汇顶科技准备全资收购他们,不过这笔交易由于价格等原因而告吹。
放弃“卖身”三个月后,为了直接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及提高公司的品牌知名度、业务形象等,云英谷科技最终选择赴港上市。
港股,火到爆
云英谷科技的这番选择,其实并不奇怪。原因无他,最近半年港股实在是太火了。
时间回到2025年1月,“中国版乐高”布鲁可成功登陆港股。当时,这家中国最大的拼搭角色类玩具企业冻结资金超过8774亿港元,相当于获得超额认购超过6000倍,足见投资者的疯狂程度。
两个月后,蜜雪冰城正式在港上市,以1.84万亿港元的认购金额刷新历史纪录。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这家奶茶公司的股价涨超150%,市值更是突破了2000亿港元。
到了2025年5月,港股迎来了宁德时代。通过上市募集到的410亿港元,不仅让“宁王”成为继快手之后香港市场规模最大的上市项目,同时他们还有望成为2025年全球最大IPO。
一组数据更能让人感受到港股的火爆程度:2025年上半年共240家企业在港交所递表,已超2024年全年数量。与此同时,港股新股市场共募资超过1070亿港元,已超2024年全年募资,让港交所一跃成为全球IPO融资额排名第一的交易所。
更令人惊讶的是,在已经如此火爆的基础上,港股居然还在持续升温,让人直呼敲钟的锣都不够用了。
6月30日,IFBH、泰德医药、云知声等3家公司共同在港上市。到了7月9日,出现了蓝思科技、极智嘉、峰岹科技、讯众通信、大众口腔等5家公司一起敲响IPO钟声的盛况。
按照安永、德勤、普华永道、毕马威的预测,2025年香港新股集资额将达1600亿至2500亿港元,有望重夺IPO集资额全球第一。
在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看来,自2025年1月DeepSeek出现后,投资者在深入研究和挖掘中国优质资产,现在特别关注中国的科技企业和新消费公司,“这一波行情相对持久,主要是基本面驱动”。
众多投资者担心的流动性问题,港股也通过实力交出了亮眼的答卷。
“过去十年,香港新股市场累计融资额超过3000亿美元,位居全球首位。”据陈翊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2025年前五个月,香港证券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2423亿港元,同比上升超过一倍。
随着中国资产被投资者热捧,世界的目光又再次聚焦到香港。面对如此明显的赚钱效应,没有人愿意错过这场泼天富贵。
参考资料:
1.《港交所CEO陈翊庭:“手牵手”解决,中概股回港“肯定吃得下”》,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