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小鹏携AI科技全明星阵容亮相成都车展,小鹏P7锁定C位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赵磊 易车 时间:2025-08-31 22:12:57

在刚刚开幕的成都国际车展上,小鹏汽车以“AI改变世界”为主题,带来了一场科技与产品交织的盛宴。全新小鹏P7、G7、2025款X9、MONA M03以及人形机器人IRON等组成的产品矩阵,不仅是技术的集中呈现,更代表着小鹏已逐步构建出以AI为核心、软硬件深度融合的生态竞争力。






我认为,小鹏此次展出的重点并不止于某款车型的发布,而在于明确传递出一个战略信号:AI已从“卖点”进化为小鹏产品的“底层能力”。从图灵AI智驾、自研AI芯片,到全球首发的湿滑路面AES功能、超算力本地大模型,小鹏正试图重新定义“智能汽车”的技术门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自研AI芯片已实现2250TOPS的算力,并计划全面标配于Ultra系列车型——这种软硬一体的全栈自研路径,与小鹏一直以来所强调的“技术长期主义”一脉相承。

从市场表现来看,小鹏的“AI+产品”战略已初见成效。第二季度营收182.7亿元,毛利率提升至17.3%,单季交付突破10万台——这一系列向好的财务指标,反映出小鹏正在进入“规模效应反哺研发,技术升级推动销量”的正向循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小鹏仅凭改款车型就推动交付量大幅增长,显示出成熟平台持续迭代的生命力。






全新小鹏P7的推出,更是瞄准了30万元级纯电轿跑市场的空白。它不仅以超充技术(10分钟补能525km)和长续航(820km CLTC)回应了用户的补能焦虑,更以AI智驾和高阶硬件配置试图建立新的性能标杆。而从上市7分钟订单破万的表现来看,市场对其产品力给予了高度认可。

另一方面,小鹏与大众的合作深化也值得关注。双方从单一车型合作扩展至电子电气架构的联合开发,甚至覆盖至燃油和混动平台——这意味着小鹏的技术输出已不再局限于“赋能自身”,而是逐步进入“技术外供”的新阶段。这种“技术变现”的路径,为中国车企的盈利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点评: 小鹏汽车此次车展的表现,可视为其从“新势力”迈向“科技平台型企业”的关键一步。它不再仅仅讲述电动化的故事,而是聚焦AI与生态,试图在智能化深水区建立护城河。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AI概念如火如荼的当下,用户是否愿意为高昂的AI硬件买单、算法体验能否持续领先,仍取决于小鹏能否在真实场景中提供稳定、领先的体验。






此外,在价格战尚未结束的市场中,小鹏仍需在“技术投入”与“盈利要求”之间把握平衡。尽管目前现金流健康、销量向好,但其能否在L3/L4智驾落地前持续获得用户信任,仍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总体而言,小鹏已展现出清晰的技术布局和逐步增强的商业能力,如果能在AI落地和全球扩展中持续保持领先,它有望成为中国智能汽车新一轮竞争中的重要定义者。

标签: 小鹏P7 小鹏小鹏P7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