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科技第一城之争,格局生变……

IP属地 中国·北京 博闻财经 时间:2025-11-27 22:12:57

谁是中国科技创新第一城?近年来,北、上、深、广、杭等城市你追我赶,竞争非常激烈。

一项重要数据的公布,让中国科技第一城竞争的格局再次生变。

11月25日,广东省发布了2024年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及投入强度。其中各城市的数据如下:



深圳2024年的R&D 经费投入强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比重)达到了6.67%,超过了北京的6.58%跃居全国第一。

R&D经费投入额方面,深圳2024年为2453.07亿元,总量继续超过上海,仅次于北京位居全国第二。

此前,国家统计局根据第五次经济普查的结果,修订了各地2023年“R&D 经费投入强度”。修订结果显示,深圳在“R&D 经费投入强度”这个核心指标上跃居全国第一,可以上推到2023年!

“R&D 经费投入强度”很重要吗?是的,很重要!

它是通行的,衡量国家或地区科技创新投入的核心指标,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我国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就将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作为监测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的重要指标。

除了这两个指标,还有3个指标也非常重要,它们分别是: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可以理解为有多少全职科研人员),以及发明专利授予量、PCT国际专利的申请量。

R&D经费投入、R&D 经费投入强度、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用来衡量科技创新的投入;发明专利授予量、PCT国际专利的申请量用来衡量科技创新的产出。

下面我们通过这5个指标,来看看谁是中国科技第一城。



R&D经费投入方面,北京第一、深圳第二、上海第三,其次是苏州、广州、成都、杭州等。京深沪都超过了2000亿元,远远超过其他城市。

在二线城市里,苏州的科技研发投入引人注目,超过了广州、成都、杭州。近年来的科技网红城市杭州,研发投入规模只有深圳的35%,北京的27%。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问:华为每年的研发投入在1800亿左右,岂不占了深圳的一大半?

这是一种误解。

R&D投入是按照属地原则统计的,华为在北京、上海、南京、西安、东莞等多个城市有研究机构,研发经费分散统计在各地。

其次,统计部门不是简单地把当地企业报送的科技研发投入相加。因为R&D经费有严格的标准,统计口径小于企业上报的口径。

R&D投入强度方面,深圳和北京是超一流的存在,都超过了6%,最近两年深圳还超过了北京,位居全国第一。

西安位于第二档,超过了5%。但遗憾的是,西安在其他指标上比较滞后。其次是上海、苏州、成都、杭州。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定义,R&D人员包括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的R&D人员,是全社会各种创新主体的R&D人力合计。R&D人员全时当量是指按工作量折合计算的R&D人员。

你可以简单地把“R&D人员全时当量”理解为有多少专职科研人员全年都在搞科研。

在这个关键指标上,深圳遥遥领先其他城市,2023年达到了46.15万人年。而北京为40万人年,上海不到30万,广州为23.3万,杭州为20.66万(各地这一指标2024年数据尚未公布)。

深圳只有40多年建市史,高校数量、在校大学生人数都比较少,但深圳的全职科研人员竟然超过了北京,相当于上海的1.53倍,广州的2倍,这令人感到震撼。

这是40多年来持续“孔雀东南飞”的结果。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仅在2010年到2020年的10年间,深圳就新增了324万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口,人才增量跟北京上海基本相当。

再看科技创新“产出端”的两大指标:

2024年,北京新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最多,为12万件;其次是深圳,接近7.5万件;第三是上海,为5.1万件。然后是杭州、广州、苏州等。

截至2024年末,北京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为66.35万件,深圳为35.87万件,上海为27.87万件,广州为17.9万件,杭州为18.3万件,苏州为16万件,成都为11.9万件,西安为10.6万件。

PCT专利申请量,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发明创造在国际上受认可度,在这方面深圳遥遥领先。在很多年份里,深圳申请的PCT专利占了全国的四分之一,总量跟德国、英国相当。

另据官方数据:深圳2024年的PCT专利申请量超过1.6万件,北京是1.2万件,上海是6800多件,其他城市比较少。

最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了全球10大创新集群,“深圳—香港—广州”集群首次跃居全球第一。



支撑“深圳—香港—广州”集群夺冠的,主要是PCT专利全球申请量占比,而深圳在这个集群中贡献了绝大部分的PCT专利。

最后总结一下:

评价一座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主要看科技研发投入和产出,核心指标有5个:R&D经费投入、R&D经费投入强度、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发明专利授予量拥有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

在这5大核心指标里,深圳拿下了R&D经费投入强度、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三个第一

北京拿下了两个单项第一——R&D经费投入、发明专利授予量。

深圳还拿下了2个第二,北京拿下了3个第二。

上海拿下了4个第三,1个第四。

那么,谁是中国科技第一城?决赛主要在深圳和北京之间进行,目前很难给出结论。

北京的优势是,一流的大学、科研院所云集,基础研究超强,应用研究也不弱。北京的创新模式是“强大的体制内创新+日益增强的市场化创新”。

谈到深圳创新,有6个90%的说法: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资金都在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和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都出自企业。

这意味着,深圳在创新方面市场化程度更高,成果充分接受市场检验,在竞争中获得验证,低效创新(为了写论文、评职称、拿经费而进行的创新)少。

近年来,深圳在科技创新上努力补短板,引入了一批一流大学、研究院所,培育了南方科技大学、深圳理工大学等一批新型研究型大学,并催生了深圳机器人谷这样的创新模式、创新地标。

谁是“中国科技第一城”尚未有定论,但深圳和北京的表现最为亮眼,上海、广州、杭州、苏州等城市紧随其后,未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更加精彩。各地的你追我赶、万马奔腾,将把中国的科技创新推向更高的水准。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