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分仓佣金锐减九成,粤开证券提拔“80后”首席任副总!

IP属地 中国·北京 独角金融 时间:2025-11-27 22:13:03



作者 | 谢美浴

编辑 | 付影

来源 | 独角金融

完成高层换届四个多月后,粤开证券(830899.NQ)又拉开新一轮人事调整大幕。

根据11月24日公告,因个人原因,联席总裁兼首席信息官雷杰向粤开证券董事会提交辞呈,卸任后将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总裁崔洪军代行首席信息官职责,同时,粤开证券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升任公司副总裁

而7月份,粤开证券才完成新一届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换届,控股股东广州开发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开发区控股”)董事长郭川舟出任粤开证券董事长,六位高管获续聘,苏锋新晋为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

高管更迭的背后,是业绩的喜忧交织,上半年,依靠经纪业务收入增长47.72%,粤开证券实现营收4.82亿元,同比增加16.42%;归母净利润1.35亿元,同比增加84.56%

但自营业务收入1.15亿元,同比减少31.98%;投行业务收入下滑则更明显,同比减少43.89%至789.13万元;同时,2022年以来,粤开证券分仓佣金收入就持续下滑,2025年上半年该项业务收入同比缩水923.82万元

而此次代行首席信息官职责的崔洪军,拥有25年投行经验,曾操盘东方证券投行体系改革;升任副总裁的罗志恒,同时担任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拥有9年以上的金融行业从业经验。高管“换血”后,将直面粤开证券战略转型深水区。

1

高层震荡,“80后”首席升任副总裁

公开资料显示,雷杰于2022年12月1日被聘任为粤开证券副总裁;自2024年10月30日起,担任粤开证券联席总裁一职。

据了解,任职粤开证券期间,雷杰曾主导了公司在财富管理转型与金融科技领域的多项创新实践,包括推动的“粤管家”服务体系,被认为是粤开证券向买方投顾模式转型的代表性案例。

从业绩上看,财富管理业务在经历两年下滑后已逐步回暖,2022年至2024年,该业务收入分别为5.59亿元、4.88亿元、5.99亿元,分别同比变动-11.41%、-12.7%、22.75%。2025年上半年,粤开证券财富管理业务收入3.19亿元,同比增长34.56%。



图源:粤开证券半年报

今年7月,粤开证券新一届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换届,控股股广州开发区控股董事长郭川舟出任粤开证券董事长,郭川舟出生于1986年,成为目前上市券商及新三板挂牌券商董事长中最年轻的一位。

此外,当时包括雷杰在内六位高管获续聘,其余五人分别为总裁崔洪军,副总裁杨新、朱洪涛,副总裁兼财务总监黄浩,合规总监兼首席风险官莫小鹏;而副总裁杨新不再担任董事会秘书,新聘苏锋作为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

如今仅四个多月,雷杰辞任,总裁崔洪军将代行首席信息官职责。履历显示,崔洪军1972年出生,硕士研究生,2024年9月加入粤开证券,现任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裁。

在此之前,崔洪军曾任华夏证券有限公司业务经理,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业务董事、投行北京二部总经理,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投资银行业务总部副总经理,东方花旗证券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公司副总经理,东方证券承销保荐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副总经理、联席总经理、首席执行官、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等职。



图源:罐头图库

除此之外,在粤开证券新一轮人事布局中,引人关注还有“80后”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被聘任为公司副总裁

履历显示,罗志恒拥有9年以上的金融行业从业经验。他曾任职于建信基金管理公司综合管理部,担任过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宏观分析师,以及恒大研究院院长助理、首席宏观研究员等关键职务。2020年,罗志恒加入粤开证券,并担任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分析师及总裁助理,现任公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

如今,这位宏观研究旗手,正式进入核心决策层。此次罗志恒升任,加上此前的杨新、朱洪涛、黄浩、苏锋,粤开证券副总裁增至5名,构成崔洪军的核心班底。

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表示,“粤开证券2025年高层变动包括董事会换届、联席总裁辞任及研究院院长升任副总裁等,频繁调整可能影响战略连贯性,控股股东董事长郭川舟兼任粤开证券董事长,需关注其是否通过资源倾斜干预经营。

而摆在罗志恒面前的挑战也并不轻松。截至2025年上半年,粤开证券的研究人员数量仅为18人,与年初持平;而在收入贡献方面,2022年以来,粤开证券分仓佣金收入就持续下滑。



图源:粤开证券半年报

Wind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该公司分仓佣金分别为5933.84万元、3844.65万元、1082.93万元;同比分别下滑15.21%、35.21%、71.83%。而到2025年上半年,粤开证券的分仓佣金收入仅为68.79万元,同比下滑93.07%,在94家券商中排名77位



图源:Wind数据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认为,“粤开证券研究所的症结在于团队体量小,无法覆盖主流行业,导致公募基金、保险无法派点;研究资源分散在宏观、区域、策略,缺少产业链深度;对内服务,如投行尽调、固收信评无法形成可计费的外部收入。 ”

2

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双增,

自营、投行业务拖后腿

从最新业绩上看,粤开证券表现亮眼。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4.82亿元,同比增加16.42%;利息净收入1.81亿元,同比增加16.65%;实现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净利润1.35亿元,同比增加84.56%。

对于上半年净利润增速明显高于营收,粤开证券称,受股票质押业务抵押品可回收价值波动影响,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减少116.5%,带动营业支出同比减少 4.04%;营收增加、支出减少,公司利润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图源:罐头图库

具体业务上,2025年上半年,粤开证券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1.64亿元,同比增加47.72%,贡献了该公司上半年营收主要增量。粤开证券指出,上半年证券市场交易额同比增加,经纪业务收入以及两融业务规模有所增加。

不过,粤开证券去年高增的证券自营业务收入出现降速,上半年同比下滑31.98%至1.15亿元。粤开证券表示,主要是受债券市场行情影响,同时去年同期固定收益业务收益率较高,同比基数较高。

而投行业务方面,今年上半年,粤开证券投行人员共计72名,较年初增长12人;但由于发行承销规模同比减少,投行业务收入同比减少43.89%至789.13万元。Wind数据显示,粤开证券2025年以来仅申报一个项目,为泰胜风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增发融资,目前审核状态为“证监会注册”。

图源:Wind数据

除此之外,9月8日,粤开证券还因涉太安堂重大资产出售项目失职,被出具警示函。从处罚内容来看,粤开证券作为2021年度太安堂重大资产出售项目的财务顾问,在接受委托出具财务顾问专业意见过程中对标的公司收入与利润的异常情况关注不足,对其他证券服务机构出具的财务报表审计意见和评估定价依据在引用前未履行必要的审慎核查程序

粤开证券表示,该项目发生于2021年,公司已完成整改,后续将持续加强内部管控力度、风险识别及全过程管理,勤勉尽责提升投行业务质量。



图源:罐头图库

针对投行业务现状,粤开证券还在半年报中表示,公司正深化产业投行战略,聚焦并购、投投联动及城投转型三大方向推动突破,已完成代表性并购项目立项,并通过联合走访深入挖掘业务机会。

同时,公司组建城投转型专项工作组,通过调研、培训积极对接ABS及债券业务。在风控方面,公司着力打造覆盖业务承揽、承做与质控的专业团队,构建全流程防线以提升项目承接能力。

3

何时重返“创新层”?

粤开证券成立于1988年,其前身为惠州证券公司,是中国证券市场的首批证券公司之一。截至2025年6月末,粤开证券控股股东为广州开发区控股。

2014年8月,粤开证券在新三板挂牌,2020年5月进入创新层,进层时符合以下标准情况:最近有成交的60个做市或者竞价交易日的平均市值不少于6亿元;股本总额不少于5000万元;采取做市交易方式的,做市商家数不少于6家。

然而,由于在二级市场上股价长期低迷,粤开证券2024年多次陷入降层危机。2024年3月26日,粤开证券发布“可能触发降层情形的风险提示公告”,截至2024年3月25日,公司已连续30个交易日股票每日收盘价低于每股面值(1元),可能触发降层情形。同时称,公司经营状况稳定,财务状况良好,不存在重大经营风险。



图源:罐头图库

2024年6月、8月、9月粤开证券又多次触发降层风险;直到2024年12月2日,全国股转公司公告降层调整决定,12月12日粤开证券正式从创新层降级至基础层。

资深新三板评论人、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此前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表示,“降层后对公司和投资者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二级市场交易的不太便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交易撮合频率,由创新层每十分钟一次集合竞价调整为每小时一次集合竞价;二是合格投资者门槛变高了,由创新层的50万元门槛调高为基础层的100万元门槛,可交易的投资者人数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在粤开证券遭遇降层危机期间,控股股东广州开发区控股在2024年4月至9月,近6个月时间累计增持耗资6403.17万元,增持公司股份1.95%,持股比例增至49.19%。

随着券商股整体走强,股东增持、加上核心高管层的“换血”,粤开证券股价也有所增长。粤开证券今年股价最低点在4月7日的0.99元/股,11月27日收盘价为1.12元,较今年低点增长13.13%,市值34.22亿元。



图源:罐头图库

柏文喜指出,新三板公司重新进入创新层需同时满足《全国股转系统分层管理办法》第15条、第28条的四项硬条件,即最近12个月完成过股票发行、且融资额≥2000万元,或最近60个交易日市值不低于4亿元且股东人数≥50人;最近两年净利润均≥1000万元(或最近两年ROE均≥8%);最近12个月实际成交天数≥60天;公司治理、信息披露、会计基础最近12个月无重大违规。

若粤开证券2026年上半年完成一轮小额定增、股东进行增持、业绩保持盈利,完全有望在2026年5月或9月的定期调整窗口重返创新层。”柏文喜表示。

你认为此番高管更迭,“80后”首席经济学家升任副总,能否助力粤开证券打赢“翻身仗”、重返“创新层”?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