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始于“大厦之门”的这座“桥”——厦门国际银行四十年建“桥”史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刘敏 蓝鲸新闻 时间:2025-11-28 10:52:08

1985年,改革开放初期,厦门建起了一座桥,将厦门经济特区与国际金融市场联结起来,以桥引资,大力助推特区发展。这座桥,就是厦门国际银行。

2025年是厦门国际银行成立四十周年。四十年的发展历程,正如一座桥的成长史:从1985年联结厦门特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特区之桥,逐步成长为联结福建、辐射全国的八闽之桥,再到如今联结境内境外、广大华侨华人的华侨之桥。作为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厦门国际银行的诞生是中国金融史上的一次重大创新,是中国金融早期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

特区之桥

联结厦门经济特区与国际金融市场

《习近平在厦门》一书中厦门市原计委常务副主任吕拱南的回忆。

厦门国际银行于1985年成立后,一端扎根于厦门这片充满激情的开发热土,另一端联结国际资本市场的雄厚资金和先进技术。独特的中外合资模式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厦门,为特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项目启动提供了资金支持,并推动了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1986年,厦门国际银行代理发售由厦门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发行的高集海峡大桥(后更名为厦门大桥)第一期债券。

当时的一些退休老工人,在厦门国际银行购买债券的时候表示:五十年代厦门建海堤我们出过力,现在发行大桥建设债券,正好又可以让我们尽一点心。同时,广大港澳同胞、在厦侨眷、农民、市民、解放军等社会各界以高度热情纷纷认购,有力助推了我国公路史上首次采用国家投资和地方发行债券筹措资金的建设项目,为厦门架起跨岛通途。

1986年,厦门国际银行代理发售高集海峡大桥债券实景。

1986年,厦门国际银行参考港澳银行先进经验,将楼宇按揭贷款产品引入厦门,为海滨大厦等项目提供支持,助力人民群众居者有其屋,并联动附属机构为当时的厦门开办打包放款、联合贷款等产品与服务;1988年,发挥国际结算业务优势,在海峡两岸尚未能直接通汇的情况下,设法疏通由美国转汇的汇路,使来自台湾的电汇款两日即可在厦门到账,深受台胞赞誉;1991年,引进亚洲开发银行及美国、日本金融机构参资入股,成为国内第一家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银行,开创中国银行业战略引资的先河,并籍此拥有了更加国际化的股权结构、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先后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国际结算业务ISO9001认证并实现国际结算业务完全集中化处理的银行、第一家获批开办全面外汇业务的外(合)资银行;1992年,通过投资部分股权的创新方式吸引知名跨国公司ABB落户厦门,成为厦门经济特区招商引资的经典案例。1995年,厦门国际银行及附属机构成功在境外发行面值6200万美元的存款证,支持厦门特区建设。

在开业后的十年内,厦门国际银行联动香港子公司和澳门国际银行,为厦门多个项目提供联合贷款,并与41个国家和地区的众多金融机构总分行建立代理行关系,大量国外金融机构因为厦门国际银行而首次走进厦门,为厦门带动资金、信息、人才、技术等多方面和世界的互通。

可以说,厦门国际银行充分发挥了特区之桥招商引资的联结作用,众多新兴企业在厦门国际银行引入的资金滋养下得以茁壮成长,众多国际金融机构和企业因为厦门国际银行而把目光聚焦厦门,助力厦门开启快速发展的序幕。到了千禧之年,厦门累计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近5000个,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114亿美元。厦门特区政府以厦门国际银行为代表的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极大激活了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八闽之桥

联结八闽大地,辐射全国

立足厦门,兼顾内外,面向福建,服务全国是厦门国际银行首任董事长赵宗信先生提出的办行方针。1992年,厦门国际银行进一步推进福建布局,设立第一家内地分行福州分行。

世纪之交,福建省改革开放持续深入。2000年,全省GDP总量已从改革开放前的全国第22位跃居全国第11位,人均GDP从第23位跃居第7位。彼时福建省正处于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厦门国际银行坚守办行方针,不断拓展在闽业务版图与服务触角,到2017年实现福建省所有设区市分行机构的全覆盖,特区之桥逐步成长为八闽之桥。

作为福建省属金融机构,厦门国际银行数十年深耕福建,充分发挥八闽之桥的联结作用,与福建九地市及区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大授信支持,赋能实体经济。运用一地一策的精细化服务,聚焦茶产业、水产产业、绿色产业等极具福建各地特色的产业,推出岩茶贷鞋E贷猪农E贷大黄鱼仓单质押反担保贷款等创新金融产品,精准滴灌八闽大地的金融需求,助力福建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截至2025年9月末,经过四十年的发展积淀,厦门国际银行及其附属机构集友银行在福建全省分支行网点合计超过50家、员工总数超3000人,近十年累计为福建贡献税收超140亿元,为福建省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发展持续贡献着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厦门国际银行及港澳附属机构以八闽大地为根基,稳步扩大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的机构布局,成为服务当地闽商的重要力量。八闽之桥行稳致远,一头深耕福建,一头联结港澳地区并辐射全国。

华侨之桥

高举华侨金融旗帜,大力弘扬嘉庚精神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凭借与生俱来的华侨基因和一体两翼战略布局,厦门国际银行持续深化华侨金融服务内涵,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质效,积极探索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厦门国际银行有着非常鲜明的华侨金融和国际化特色。该行的创始股东之一是由东南亚爱国华侨李文光先生控股的香港泛印集团有限公司。其附属机构澳门国际银行也是由李文光先生于1974年在澳门创办,是一家至今有着50年历史及多元化股东的澳门本土银行。另一家附属机构集友银行由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于1943年倡办,拥有80余年的差异化发展历史及众多的东南亚华侨小股东。厦门国际银行通过制定华侨金融行业标准、打造专营部门、推出创新产品和服务,以及建立特色化华侨金融生态圈,为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截至2025年9月末,该行华侨金融业务量近2300亿元,较年初增长近12%,客户数较年初增长约8.4%,实现业务规模与客群基础双增长。

通过三地境内外机构联动,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的侨商侨企提供包括国际结算、贸易融资、境外发债等综合性金融服务,并联动打通赴港+赴澳跨境发债双通道,推动形成跨境发债融资长效机制。截至2025年9月末,已助力超120家中资非金融企业发行境外债,折合人民币超过2400亿元。

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处于新的阶段,华商的生意和以前相比也有很多变化。宏泰集团董事长曾琦是改革开放后首位在厦门投资的香港商人,他认为厦门国际银行具备优势条件,能够架起引进来,走出去的新桥梁,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提供双向服务。

聚焦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需求,厦门国际银行推出跨境结算+错币种融资+外汇交易特色化产品组合,持续丰富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快推进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外汇展业改革等试点政策落地推广,提升跨境结算便利;优化线上服务渠道,打造跨境e站通线上综合服务平台,截至2025年9月末,已累计服务超过1000家企业,累计业务发生额折合人民币超过2480亿元;携手附属机构澳门国际银行推出跨境速汇通澳门速汇,实现外币汇款秒到账,切实提升企业资金结算效率。

今天的厦门国际银行已逐步从八闽之桥成长为立基福建、辐射全国、联结境内境外与华侨华人的华侨之桥。通过华侨金融与跨境金融的双轮驱动,厦门国际银行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金融网络,在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持续展现桥的价值与力量。

历经特区之桥八闽之桥华侨之桥的成长与磨砺,厦门国际银行站在了四十周年的新起点上。新时代,厦门国际银行将以专注服务华侨华人、广泛团结侨胞侨眷为新使命,持续发挥港澳机构优势与特色,将华侨金融从境内沿海、香港、澳门等地进一步向海外延伸,架起连接华侨华人与祖国之间的桥梁,积极构建华侨金融生态联盟,创新优化侨企服务举措,打造华侨金融优选银行,赋能华侨华人经济圈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