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满屏“千问”,阿里也着急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刘敏 本原财经 时间:2025-11-28 10:58:11
阿里的生态野心暴露了

本原财经

上线一周破千万、全面赶超ChatGPT、白宫慌了

最近无论是打开社交媒体还是AppStore,你大概率都被一款叫千问的APP刷屏了。

千问APP公测当天,迅速引起海内外、业内外热议,24小时内服务器数次宕机,千问通过阿里云紧急扩容恢复稳定。

「打造面向C端用户的AI超级原生应用」的宏大叙事就此展开,彻底暴露了阿里的生态野心。

千问改头换面,何为「千问」?

这是阿里基于Qwen3开源模型刚推出的一款App。但熟悉AI产品的应该知道,它并非全新产品,而是翻版的通义千问。

2023年4月,阿里云发布了通义千问大模型,模型英文名叫Qwen,中文名为通义千问,在阿里云旗下;9月,通义千问App正式上线,由周靖人负责;去年5月,通义千问更名为通义。

从用户规模端来看,通义的表现不算理想。QuestMobile数据显示,今年9月,中国月活跃用户排名前三的AI应用中,豆包、DeepSeek、腾讯元宝分列前三,MAU分别为1.72亿、1.45亿、3286万。通义排在第十,月活跃用户仅有为306万。

命运的转折很快出现,2025年11月13日,阿里秘密启动千问项目的消息被曝光;11月14日,通义App正式更名为千问App,版本号从3.60.0跳到5.0.0。

值得注意的是,全新的千问项目归属于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但其统筹工作已经上升到阿里巴巴集团层面主导,此次更名上线,更是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亲自拍板决策的。

11月17日,阿里巴巴千问App公测版上线,接入全球第一开源模型Qwen3,声称与ChatGPT展开全面竞争。

Qwen3备受全球瞩目,它实现了两大突破。其一,它是一款全系列开源模型,采用宽松的Apache 2.0协议,允许自由修改与商用。其二,它真正让混合推理模式落地了,支持用户自主切换思考模式与非思考模式,4B参数模型性能媲美上代72B模型。无论是刷分,还是前段时间的大模型炒股、炒币,表现都可圈可点。据黄仁勋所言,Qwen3已成为硅谷AI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Qwen3在硬核编程、复杂多任务适配等场景仍存在明显短板。

而搭载了Qwen3的千问App,宣称是一个AI原生的C端超级入口,在阿里关于AI TOC的顶层设计里,是一剂猛药。

突然的重投戏

换壳上线后,紧接着就是声势浩大的宣传造势。技术一改往日沉静内敛本色,变得高调而狂躁,钱砸的够多,营销铺的够广,千粉的科技博主,数万数十万粉的财经博主、娱乐博主、教育博主一时间都在推广千问。但凡搜索过人工智能类内容的用户,几乎都被触达过多次。千问ASA竞价关键词的数量也一路上涨,从千级跃升至万级。

内容也几乎是AI应用们刷过多轮的模板介绍和帮用户买票、订餐、购物等简单应用,至于它跟字节的豆包、腾讯的元宝、Deepseek等Chatbot有什么差别,客官们看不明白。只能说你有大家有我也得有。

这波宣传的密集程度,用户们集体发出感慨:一夜之间,铺天盖地,千问是给全网投了广告吗?还有用户表示疑惑,这不是早就有的App吗,怎么又开始推广了?千问和夸克,不是重复造轮子吗?

11月24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AI助手千问App公测一周下载量突破1000万次,成了里程碑。拉表ChatGPT实现这一目标用了40天,DeepSeek用时20天作对比。至于这一下载量到底是历史累计,还是从零算起,大概很难厘得清。

白宫会怕一个仅在中国境内提供服务的Chatbot吗?翻了翻《金融时报》的原始报道,白宫关注的焦点在于:阿里云的基础设施、数据流向以及潜在的军民融合问题。而非公关口径中的千问让白宫怕了。

至于上一个夸克承载阿里AI TO C愿景的夸克,接近阿里的人士表示接下来阿里会重点发展千问,并把它放进夸克。

新版的夸克AI浏览器,是基于千问底层基础的,且无需打开,就可以唤起千问AI助手。二者强强联合,这意味着千问也开始由APP走向PC端,开拓新战场,这或许是阿里在C端的双保险吧。

入口之争不容有失

千问和夸克被摆到台前,无非是在争夺AI时代的超级流量入口,毕竟掌握了AI助手就能够掌握连接各种服务的主动权。

阿里最新业绩也验证了AI的重要性。三季度阿里云智能集团收入398.24亿元,同比增长34%,是增速最高的业务板块,其增长主要由公共云业务收入增长所驱动。徐宏也提到,过去4个季度,阿里在AI+云基础设施的资本开支约1200亿元,还将持续投入3800亿元用于AI基础设施建设。

在业绩说明会上,吴泳铭进一步分享了AI战略最新进展,在AI to B领域,做世界领先的全栈AI服务商,服务千行百业不断增长的AI需求;在AI to C领域,基于性能领先的AI模型和阿里巴巴生态优势,打造面向C端用户的AI超级原生应用,推动AI从千行百业到人人可用。

在B端,阿里凭借全栈技术能力,不仅实现了自身业务的高速增长,还在云服务、跨境电商、企业办公等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就。

但在C端的AI应用上,相较于国内厂商的豆包、DeepSeek和元宝等原生AI应用,阿里动作相对迟缓很多,已经错过了最好的增长机会。

不过,阿里认为现在重新投入资源做千问这一超级入口也还来得及。

因为国内目前还没有一款AI应用能稳定突破亿级DAU的国民级AI应用;而从产品端来说,大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在解决实际问题上还有欠缺。

阿里的模型能力公认很强,但在社交、内容等ToC领域却屡战屡败,没有转化为强产品。旗下的购物、支付、办公、出行、搜索等落地场景不缺,但碍于工具属性过强,用户用完即走,在生态系统协同方面也有欠缺。

至于这次的千问乃至夸克能否成为中国版ChatGPT,甚至超越ChatGPT,光有野心恐怕还不够,沉淀下来打磨好产品才是第一要义,产品好了,流量自然来。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