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牛刀财经 宋伊
冤家路窄。
当华与华创始人华杉用网络罗刹国被人算计等情绪化表述为西贝站台时,或许未曾料到,这场本可平息的预制菜争议,会演变为自身与罗永浩的正面交锋。
罗永浩六点前公开道歉的最后通牒,不仅将华与华推上舆论审判台,更撕开了中国营销咨询行业的一道口子:
当公关沦为情绪宣泄,当顾问沉迷立场站队,昂贵的咨询费究竟买到的是解决方案,还是灾难加速器?
华与华的公关翻车,本质是专业主义的全面失守。
作为收取西贝十年6000万咨询费的顶级顾问,其核心职责应是在品牌危机中搭建沟通桥梁,而非火上浇油。
回顾整个事件,罗永浩最初的诉求清晰明确。呼吁预制菜标注透明化,这一主张甚至得到超过90%网友的支持。
西贝已通过整改菜品制作方式、更换食用油等举措逐步平息争议,而华杉此时突然抛出华夏子弟精神不苟且偷生的空洞叙事,不仅未能回应是否使用预制菜的核心疑问,反而以被算计的指控将矛盾升级。
这种脱离事实的情绪化发声,违背了公关降温止损的基本准则,更暴露了其超级符号理论在真实危机面前的苍白无力。
更值得警惕的是华与华硬杠式公关对行业规则的破坏。
在其创始人华杉的言论体系中,将消费者合理质疑贴上网络黑嘴标签,将品牌危机定义为无危机,这种逻辑本质上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漠视。
餐饮行业的信任基石,从来不是营销话术构建的天花板形象,而是食材透明、定价合理、回应真诚。
西贝曾因开放后厨、公布菜品制作流程获得短暂认可,但华与华主导的对抗性公关,却让品牌重回信任泥潭。
更讽刺的是,在罗永浩发出公布录音的警告后,华杉迅速开启微博一键防护功能,这种高调宣战、低调避战的操作,与其倡导的仁义立世形成鲜明反差,堪称公关行业的反面教材。
罗永浩那句该给土老板们上防诈课了,戳中了营销咨询行业的核心痛点。中国众多民营企业主赚钱不易,却往往迷信所谓超级符号定位理论,愿意支付天价咨询费购买虚幻的品牌神话。
华与华与西贝的十年合作,虽打造了家有宝贝就吃西贝等知名口号,但在此次危机中,6000万咨询费换来的却是舆情失控、品牌受损的双重后果。
这背后折射出的,是部分营销咨询公司重概念包装、轻问题解决的行业通病。真正有价值的咨询服务,不应是教会企业如何用话术规避问题,而是帮助企业建立透明化的经营体系、应对危机的沟通能力。
这场争议的终极意义,早已超越罗永浩与华杉的个人恩怨,成为重构行业信任的契机。对于餐饮企业而言,预制菜并非洪水猛兽,但隐瞒使用事实、模糊概念定义的做法,才是引发消费者反感的根源。
对于营销咨询行业而言,华与华的翻车警示我们,脱离产品本身的营销策划终究是空中楼阁,公关的本质不是制造对立,而是搭建共识。
罗永浩的持续发声,与其说是个人较真,不如说是对行业乱象的一次纠偏当营销话术不能再掩盖事实真相,当公关对抗无法平息合理质疑,行业才能回归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本质。
华杉是否道歉或许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场争议能否唤醒更多市场参与者:在信息透明的时代,任何试图用营销神话替代真实价值的行为,终将被市场抛弃。
而那些仍在为天价咨询费买单的土老板们,确实需要一堂清醒的防诈课,因为真正的品牌资产,从来不是华与华的全集著作,而是消费者用脚投票的信任。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