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财经】《头部财经》发现,随着大学生毕业季的临近,虚假实习证明的买卖交易变得十分火热。记者在某社交平台以实习证明为关键词进行了检索,结果发现超过十万篇相关帖子,涉及内容包括"实习证明购买"以及"实习证明是否进入档案"等。不少人在评论区留言询问如何获得盖章的途径。
记者发现网店销售虚假实习证明业务大受欢迎。即使在一些网购平台明令禁止此类交易的情况下,一些商家以"办完离校专业服务"或"大学生实践试用合同协议书"等名义开店。在一个提供实习签字、盖章和回访服务的网店,记者发现该商品的月销量为3000余单。一周之后,记者再次查看链接,发现销量已增加至4000单,增加了1000单。为了规避平台监管,一些商家将交易转移到微信上进行沟通和交易。记者以新闻专业学生的身份咨询了该网店,客服人员表示会提供盖章服务,并表示该公司位于武汉,可提供科技公司和农业公司的公章,实习岗位还能写成新媒体运营。
记者的调查了解到,虚假实习证明交易不仅仅是为了给学生盖公章,还包括代写评语和提供电话回访等服务。同时,卖家还准备了涉及不同行业、不同地点和不同企业的实习合同,供不同专业的学生自行选择。
为了能够专心备考公务员考试或研究生入学考试,一些学生选择购买虚假实习证明。来自云南的大学生何雪(化名)花了100元购买了一份假的实习证明。她表示:"学校要求学生必须参加实习,否则不能毕业。"她曾担心找人盖章会被发现,影响毕业,但由于学校的监管并不严格,所以她抱有一定的侥幸心理。
记者采访了解到,许多学生购买虚假实习证明是因为认为实习带来的收益有限而津津乐道的实习机会很难获得。一些学生考研和就业压力较大,担心实习会占用他们的时间和精力。还有学生认为实习并不能对他们的就业产生太大的帮助,反倒可能成为免费劳动力。
来自贵州的大三学生黄子乔(化名)表示,实习时间恰好集中在他考研和找工作的时候,他将来并不想从事所学专业的工作,而且很多实习单位没有提供补贴,实习的费用相对较高,因此他考虑购买一份假的实习证明来"应付"学校。
另一位来自四川的大学生周彬(化名)表示,他很难找到合适的实习单位,而周围的同学多只是在"凑时间",无法从实习中获得任何知识。他考虑到自己还要准备公务员考试,计划寻找一些途径来盖实习证明的章。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师柳盈莹举新闻专业为例解释:"学院安排学生实习是为了深化专业人才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就业能力。"该学院在大二时组织学生参访各种媒体,了解媒体生产流程。有兴趣进一步参与的学生可以选择是否在媒体进行实习。专业实习一般安排在大四,时间为4个月,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不同单位进行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需要完成实习日志,并提供实习作品和调研报告等证明材料,这些材料要有学院指导老师和单位带教老师的评语。
云南曲直律师事务所律师段彪永表示,虚假实习证明交易涉嫌违法,包括伪造、变造或买卖印章,伪造、变造或买卖实习证明文件,以及使用假实习证明。他指出:“伪造的实习证明无法证明学生真正的实习能力和经验。对学生而言,使用虚假实习证明表明其不诚信,一旦被发现,将严重影响个人信誉、毕业和就业机会。”
一些专业人士认为,应加强监管打击平台上的违规行为。同时,学校也应深化与企业的合作,推行带队实习和企业访问,切实提高学生的实习质量和就业能力。灵活设计实习制度,避免考研和就业压力较大的学生因实习而陷入两难境地。
华南农业大学学生张燕提出建议,学校可以考虑让学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自主选择是否参加实习,并适当放宽实习时间要求,通过综合测评来鼓励学生进行实习,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