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岭南中医药博物馆联袂主办的“岭南非遗,匠心守艺:岭南中医药文化传承周”盛大启幕。这场以非遗为纽带的文化盛典,将岭南大地孕育的中医药瑰宝推向国家级展示舞台。
文化和旅游部原党组成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中国中药协会原会长房书亭,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原副主任刘魁立,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党委书记王晨阳,广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小军等出席活动启动仪式。
“岭南中医药文化传承周”启动仪式现场
三馆联动发力
岭南中医药文化共话新篇
此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岭南中医药博物馆“三馆联动”共同推动非遗保护、中医药文化传承,在业界尚属首次。
李小军表示,此次活动是广药集团积极响应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是积极推动中医药守正创新、大力推动老字号振兴的有益尝试,更是立足岭南、面向全国、放眼国际的重要文化传播节点。岭南中医药博物馆的建设是广药集团弘扬南药文化的重要抓手,未来将开展更多文化主题活动,传承传播中医药文化。
广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小军致辞
活动上,多位专家就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教授深入剖析了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对于提升临床水平、培养后继人才的重要性,为“传承”赋予了鲜活的时代意义。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博物馆工作委员会副会长赵红宇分享了中医药在国际舞台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描绘了中医药走向世界、贡献全球健康的宏伟蓝图与实施路径。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党委书记王晨阳致辞
蓝韶清教授介绍岭南地区中医药非遗
岭南中医药博物馆馆长陈秋娟发言
潘高寿副总经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卢其福分享岭南中医药非遗传承故事
岭南中医药非遗传承人代表倡议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博物馆工作委员会副会长赵红宇作专题报告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作专题分享
“岭南中医药文化传承周”活动启动仪式
非遗市集亮绝活
广药“12+1”老字号矩阵亮相
本次“岭南中医药文化传承周”特设6天非遗市集。来自广药集团的陈李济、王老吉、敬修堂等13家企业,将中国非遗馆变为非遗秀场,带来丰富的非遗技艺展示与特色产品体验。
在这里,观众能看到陈李济百年陈皮养生茶道、中一安宫牛黄丸的蜡丸制作、采善堂万应茶制作等非遗技艺,还能品尝陈李济陈皮茶、潘高寿龟苓膏、王老吉荔小吉等广药特色产品,体验采芝林药材香囊制作。当千年药香萦绕京华,当古法技艺遇见现代观众,这场活动让非遗跳出博物馆的纸片记忆,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活”文化,全方位呈现岭南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始创于清嘉庆年间、传承200余年的中医药老字号福建采善堂并入广药集团后,首次与兄弟企业同台献技,标志着广药集团中医药老字号“12+1”矩阵新征程的开启。
广药集团展位现场
中一安宫牛黄丸的蜡丸制作展演
陈李济陈皮养生茶道展演
老字号企业展位展品
非遗新表达
中药文化从传统典籍走向时尚生活
广药集团作为全球首家且唯一一家以中医药为主业的世界500强企业,旗下拥有“白云山”和“康美药业”两家上市公司及30多家成员企业,其中13家为中华老字号,11家已超百年历史。具有420多年历史的“全球最长寿药厂”陈李济、190多年历史的“凉茶始祖”王老吉,以及敬修堂、潘高寿、采芝林等均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目前广药集团已有10多个项目入选国家级或省级传统中药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直以来,广药集团秉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理念,实施科技创新领跑工程,通过数字化、科技化战略,建设中药材智慧溯源系统、智能化生产车间、智慧药房和医药智慧物流中心,以数字化赋能中医药全产业链;建成各级科研平台近90个,其中国家级科研机构8家,不断提升中药研发水平。同时,以打造中医药世界IP为己任,广药集团加快中药产品时尚化、国际化发展步伐,通过建立中医药文化博物馆矩阵、开发中药文创IP、打造“中药+时尚饮品”等新业态,将中医药文化符号转化为可体验、可消费、可传播的生活方式,让中医药文化和非遗走出典籍、融入生活,推动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
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