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财经】投资人对于基金市场的不满情绪不断积累,许多人对过去几年持有的基金产品遭遇亏损感到遗憾。有投资者晒出持有三年的基金收益,很多产品的跌幅超过30%甚至40%。这引起了广泛的共鸣,一些投资者甚至自嘲地在亏损页面加上一段舞蹈来展示自己的遭遇。
这些投资者中有人称“最后悔三年前接触了基金,感觉就是诈骗”。西梅回忆起自己三年前购买基金的经历,斥资50万元购买招商国证生物医药指数(LOF)A基金,放弃了提前还房贷,如今她认为这是自己近几年的最后悔之举。她表示当时受到了铺天盖地的“买基金能赚钱”宣传和朋友的建议的影响,将原计划提前还贷的50万元全部投入基金,然而结果让她感到失望,没有得到预期的收益,反而套住了本金。
在基金市场投资回报率回调的背景下,投资者们的情绪低沉。一些投资者纷纷补仓、抄底,但他们的持有基金仍然亏损了二十多万元。西梅认为2019年前后是基金业绩闪耀的时期,引发了购买基金的狂潮,连一些不了解基金持有规则的投资者都纷纷入市。
北京的李先生是其中一位投资者。他表示自己虽然对基金一无所知,但在地铁站经常看到汇添富基金公司的广告,同时看到网友亲切地称呼基金经理劳杰男为“劳老师”,所以决定入手汇添富价值精选混合A基金。刚开始入手时,他的投资收益确实有所增长,让他感到高兴,但随后的收益让他大跌眼镜。他表示尤其是在2022年,投资收益已经变得抽象,持续的亏损成了他和基金经理之间的默契,到了2023年,他已经接受并默认了亏损的现实。
大竟是于2021年开始投资基金的投资者。他投资基金的初衷是希望通过优化资产配置进一步改善理财方式。经过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后,他计划购买基金,希望实现“金字塔式理财结构”。他回忆起在基金高位时入市的想法,表示自己并没有追求高收益,只是根据基金经理的从业年限和过往收益率选择了张坤的易方达蓝筹精选基金。截至2023年7月4日,大竟持有的易方达蓝筹精选基金的收益率为-21.46%。大竟表示自己是一个佛系的人,也许是因为投入的资金不是很多,所以即使收益亏损也没有产生太大的情绪波动。
林琳在工作后成为基金投资者,她的投资经历颇有趣。她偶然了解到光伏赛道基金前景的专家分析后,决定购买银华心佳两年持有期基金,该基金是由银华基金旗下的李晓星管理的。然而,她持有的这款基金的表现并不理想,2022年回报率为-20.41%,到2023年7月14日为止回报率为-4.12%。林琳自嘲地表示,在市场一直在变化的情况下,抄底的信心和眼泪是永恒不变的。
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基金经理张坤凭借押中白酒赛道行情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他旗下的易方达蓝筹精选基金管理规模达到了889.42亿元,仍然名列榜首。然而,该基金的2023年回报率为-6.18%,相比沪深300指数落后6.89个百分点,在3548只基金中排名2452。
曾被誉为冠军基金经理的刘格菘也因A股持续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他重仓的光伏、新能源板块出现了剧烈震荡,所管理的基金收益也大幅下滑。刘格菘旗下管理规模最高的广发科技先锋基金自2021年以来回报率持续为负,2022年回报率为-25.88%,在2657只同类基金中排名1890,处于下游水平。
投资者对明星基金经理的调侃在社交媒体上总是引起共鸣。同时,有人回顾了自己的“养基”之路,称自己入市是因为“吃尽了营销的苦头”。一些人通过银行或第三方平台的活动购买基金,起初确实获得了一些收益,但近年来由于投资市场的波动,收益出现了下滑。
投资者发现交付高昂的费用,但获得的投资收益微乎其微。除了高昂的管理费外,投资者还要承担托管费、销售服务费、交易费用等各种隐性成本。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2年末,市场内基金公司的费用约为2447亿元,其中包括1458亿元的管理费、307亿元的托管费、413亿元的客户维护费以及221亿元的销售服务费。
针对这一现象,证监会发布了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工作安排,要求主动权益类新注册产品的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不超过1.2%和0.2%,同时争取在2023年底前将其他产品的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降至1.2%和0.2%以下。易方达、华夏、嘉实等多家头部基金公司宣布按照监管要求,自7月10日起将新注册产品的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限制在1.2%和0.2%以下。
许多投资者对于“下调管理费率”表示欢迎。他们希望除了降低费率之外,基金经理们能够努力提高产品的收益,因为良好的业绩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