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刻》第1040篇
西湖畔的新型高等学府,首次向河南学子发出邀请。
5月15日,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回到家乡河南驻马店,为2025年本科招生政策作专场宣讲。这是西湖大学首次将招生范围扩展至河南,也是施一公以教育者身份对家乡深情的现实映照。
西湖大学想招怎样的学生?
5月15日上午,驻马店高级中学大讲堂,座无虚席,一场招生宣讲会即将开启。
活动现场,这位从驻马店走出的科学家直言:“河南是我的家乡,我希望我的家乡能够有更多学生到西湖大学,接触顶尖的科学家,脱颖而出,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
施一公在宣讲中表示,西湖大学想招的学生,首先需要有优异的成绩,具备扎实的学业基础,同时要拥有思辨能力、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他说:“我们希望招到真正热爱科学、有创新潜质的学生。”
值得关注的是,西湖大学的每一位本科生配备一位学术导师,由施一公等博导亲自担任,自选定学术导师之日起即可进入学术导师实验室参与科研项目,进行一流的科研训练。且学生入学后专业可自主选择,拥有一人一策的培养方案,根据自身情况量身定制学习计划。
“西湖大学的本科教育模式,不设绩点排名、不唯分数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探索自己的兴趣与潜能。”施一公表示,学校还将为本科生提供全员海外交流、本博连读机会等独特培养模式,让学生在本科阶段就能接触国际顶尖科研资源。
宣讲会上,数百名河南学子与家长挤满会场。不少学生、家长表示,西湖大学的培养模式很有吸引力,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培养,对西湖大学充满向往。
首次河南招生的背后
西湖大学是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高等学校,2018年2月14日获教育部批准设立,是教育部、浙江省共建高校。首任校长由生物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教授担任。2025年,这所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试验田”的学府首次走出浙江,将招生的目光投向了河南等其他5个省(市)。
记者了解到,4月29日,西湖大学发布招生信息,经审批,在浙江省“创新班”招生试点的基础上,2025年西湖大学将首次面向上海市、江苏省、河南省、广东省、重庆市招收本科生。
其中,按综合评价招生,招生计划分别为浙江省15人、上海市10人、江苏省10人、广东省10人;通过普通高考招生,招生计划为河南省20人、重庆市10人。同时,在浙江省内招收西湖大学创新班生源,人数不超过90人。
在河南投放的20个招生计划中(以河南省教育考试院公布计划为准),涵盖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人工智能、生物科学、临床医学8个前沿专业。考生选考科目方面,西湖大学要求物理、化学均需选考。
连日来,西湖大学各省(市)招生组走进上海、江苏、广东、河南等地,举办现场招生咨询会和宣讲会。5月15日,西湖大学河南省招生宣讲会走进信阳、驻马店、南阳等地。
施一公的河南情结
演讲开场,施一公以一口地道的驻马店方言向现场观众打招呼,亲切的乡音瞬间拉近了台上台下的距离。他提到:“我从未忘记我的人生出发点是驻马店。如今,我希望通过西湖大学的教育资源,为家乡学子打开一扇通向世界科学前沿的窗口。”
施一公说:“我们这么多人做了这么多年的准备,就是为了创办一所世界顶尖大学,能代表中国人的智慧站起来。我们期待20年或50年之后,能有一批中国人书写的原创理论和技术突破。如果你想在一个多元、包容、积极向上的环境,探索自己的人生价值,西湖大学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施一公的返乡宣讲,不仅是招生政策的解读,更是一次教育情怀的传递。他曾多次呼吁河南“建设一流大学”,并推动海外科学家返乡助力。
施一公的家乡情结,在他的行动中化作了对家乡教育的持续关注。2018年,他受聘为“驻马店科学发展顾问”,每年都会抽出时间回乡讲学;2023年,他发起“科学家进校园”活动,带着顶尖科学家团队走进河南多所中学,用前沿科学点燃学子们的梦想。
“欢迎更多学子报考西湖大学,我们会用尽全力发现每个孩子独特的优势。当他跨进西湖大学的大门,我们将全力以赴。”宣讲会最后,施一公的话语铿锵有力。
记者手记
当阳光透过活动场外的连廊,照射在施一公鬓角的发梢上,那个曾在驻马店街头奔跑的少年,早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破冰者”。他用半生证明:从河南小镇出发,也能走向世界科学巅峰;而今天,他要带着西湖大学,为更多河南孩子搭建这样的“登峰阶梯”。
正如他曾经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与其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不如先想想自己期待的终点在何方,以及想要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对于2025年的河南高考生而言,这个带着乡音乡情的招生宣讲,或许就是改变命运的“方向标”——从驻马店到西湖畔,从中原大地到世界舞台,一场关于科学与梦想的接力,正在家乡的土地上悄然启程。
责编:王时丹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