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季度利润暴涨264%,“回归”后的吉利更猛了

IP属地 北京 编辑:赵云飞 汽车公社 时间:2025-05-16 17:40:45

最近吉利汽车大事不断,不仅有全新的车型上市就火爆,还迎来剧烈的整合和组织架构调整,以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因素。

就在5月15日,吉利汽车(0175.HK)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该季度吉利汽车实现营业收入725亿,同比增长25%。归母净利润56.7亿,达到曾经一整年的利润水平,同比增长264%。同时毛利率保持稳健,期内实现毛利人民币114.37亿元,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良好的财务数据表现的背后,是吉利汽车销量的持续增长。今年一季度吉利汽车销量70.4万辆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8%,已完成全年271万辆销量目标的26%,可以说超额完成了全年的分摊销量指标,销量目标完成率居行业前列。

吉利新能源产品(含吉利、领克、极氪)在第一季度销量达33.9万辆,国内新能源渗透率超50%,稳居新能源品牌第一梯队。吉利银河品牌单季度销量近26万辆,同比增长214%,已经进入到新能源核心细分市场。

另一个板块则是极氪科技集团,整合领克之后,极氪科技第一季度交付量约11.4万辆,同比增长21.1%。据美股财报数据,第一季度极氪科技净亏损大幅收窄,同比降低超60%。而吉利汽车的财报显示,极氪科技集团一季度收入达人民币219.6亿元,毛利率提升至18.8%,净利润达人民币5.1亿元,按照香港会计准则,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实现扭亏为盈。前不久,吉利宣布将极氪集团进行私有化,并入吉利汽车港股。

今年一来,吉利港股上涨超过30%,超出了基准的恒生指数18%的涨幅。近一个月以来,吉利港股股票从最低12.9港元上涨到了19.6港元,大涨超50%。而就在5月15日季报发布当天,吉利股价在港股汽车股全面下跌的背景下逆势上涨了2.3%,单价朝着20港元迈进。

季报发布当天,吉利汽车管理层也召开了一季度业绩发布会暨“一个吉利”战略整合计划说明会,就战略整合背后的逻辑、效果,战略整合涉及的人事调整做了说明和安排。

“回归一个吉利”的根本逻辑

显然,和之前扩张的市场大环境不一样了,在存量市场和供大于求的市场,企业的核心战略一定是聚焦,这也是从去年9月吉利《台州宣言》宣布实行战略聚焦和战略整合以来一致的大动作。

按照吉利高层的说法,面对激烈的这个市场竞争和日益复杂的这个市场环境,吉利汽车只有改变过去这个品牌小而散、散而乱的这种现象,进行深度整合,把公司的资源凝结成一个拳头,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取得胜利。

虽然表面上看,整合就是简单的两个字,但是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作。 从质量控制体系、供应链体系再到研发体系,过去一段时间吉利做了大量的整合工作,然而随着整合的深入推进,许多问题也暴露出来了。

“两个公司都是独立上市公司,整合的内容都必须通过各自的各自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甚至股东大会来批准,整合工作效率很低,进展也会非常的缓慢。”

“两个上市公司分别都有自己的员工的激励机制,在实际的运营过程当中一定就会出现这个不同的团队,这个在各自的为自己的所在的公司这个争取利益倾斜的情况,整合的效果大打折扣。要想真正地完成整合,显示出它的效果,就必须从根源上来解决这些问题,彻底把0175和极氪科技集团进行合并,回归一个吉利,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整合。”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行政总裁(CEO)桂生悦表示,对于吉利汽车而言,现在中国汽车市场的环境,已经不会给吉利的容错空间了,必须快速地解决问题,要快速地通过整合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按照吉利的整合思路,研发上每年可以形成数以十亿元的这个节省;联合采购上,通过去年的初步尝试,实现了在原来预算基础上,额外的几十亿的采购金额节省。而在人力、财务、法务等等各个管理部门一系列的协同上,管理费用、营销费用都见到了显著的效果。

按照目前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整合后对于体系运作的顺畅度也好,大吉利成本的控制也好,将会带去更大作用。而反映在市场和产品端,则是应对价格战和消费需求方面,将实现更快的反应速度,特别是在解决技术和产品问题上,将实现统一的进化。而在产品层面,合并之后的吉利旗下的产品,不仅将快速共享吉利的技术成果,还将更具价格力竞争优势。

就像星愿、星耀8、领克900等主流细分市场的产品一样,同样的配置和功能,比竞品价格更实惠,同样价位的产品,比对手拥有更强大的空间配置和体验,这种爆款的方法论和体系,就需要战略整合作为背后的核心支撑。

人事大调整,年轻力量担纲主力军

就在本次业绩说明会上,吉利高层也宣布了最新的人事和组织架构调整。核心就是安聪慧将在合并完成后,出任吉利控股集团CEO,全面负责吉利控股集团运营管理工作。现任吉利控股集团CEO李东辉将出任集团副董事长。

整合完成后,吉利汽车集团将下设吉利银河事业群和极氪科技事业群,淦家阅将出任合并后的吉利汽车集团CEO,显然吉利将未来汽车发展的重任,压在了这位1981年出生的年轻人肩上。当然,淦家阅也配得上这份责任和担当。

从2021年3月份淦家阅正式接任吉利汽车集团CEO,成为当时吉利的首位80后CEO,预示着吉利管理队伍的年轻化正式开启。过去四年,淦家阅推动了多项战略转型与业务发展,主导“燃油车+新能源”双轨并行战略,中国星燃油车成为当前燃油车市场的领军力量;推动品牌整合与升级,推出整合几何、翼真到吉利银河,缔造了全新的年销百万辆级的吉利银河品牌;同时也加速了全球化的市场布局,2024年出口量突破40万辆。

特别是在智能化生态构建上,提出“智能吉利2025”战略,围绕“一网三体系”(智能科技生态网、智能能源、智能制造、智能服务)布局,涵盖大算力芯片、星睿智算中心、AI大模型等技术,让吉利汽车旗下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和能力进入行业前列。

通过这些举措,让吉利汽车产品力竞争力得到了质的提升,实现了从2021年到2024年实现了130万辆级到217万辆级销量的持续突破,确立了吉利在智能化时代的竞争力。

另外,戴庆已于2025年3月29日被任命为吉利控股集团轮值总裁,向吉利控股集团CEO汇报工作,这有点类似于华为轮值总裁的模式,目的是为培养年轻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据了解,戴庆于1983年出生,和淦家阅一样是典型的80后一代。随着更多80后人才走上吉利高级管理层,整个吉利人才结构将实现进一步的换新。

当然极氪回归一个吉利之后,其核心的地位和目标不会发生改变。作为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全球豪华科技品牌,极氪品牌不仅只用四年时间登顶中国豪华纯电的年度销冠,更在核心三电、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安全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领域引领行业创新,持续对吉利控股集团高端新能源转型赋能,输送技术、输送人才,是吉利的创新先锋队,转型排头兵。

之前,极氪副总裁陈奇、姜军已分别兼任吉利控股集团首席智驾科学家、首席座舱科学家。这一次安聪慧执掌吉利控股集团,更是生产制造实业本位的全面回归,也是吉利、领克、极氪等几大核心品牌如何协同作战、优势互补的关键决策。

国内国际双发力,吉利势不可挡

新产品永远是刺激市场消费的动因,吉利官方表示,5月9日上市的星耀8,大定数据已经过万台,展现出了吉利打造爆款的能力和体系力。

接下来的二三季度,吉利将有一款大型的旗舰六座SUV投放市场,可能会是在今年上海车展上亮相的硬派越野银河战舰。同时还将推出一款A+级的轿车进入到主流细分市场。四季度吉利还准备了一到两款产品,将会择机上市,新产品供给相当丰富。

而对于极氪科技集团,除了007GT和领克900上市后,前者已经实现了1万台新车的交付下线,后者据说大定已经超过了5万台,已经进入到细分市场的头部阵营。二季度将会有领克Z10混动车型、极氪9X旗舰SUV投放市场,四季度还将投放极氪8X,这些产品的到来,无论是对销量还是营收利润的贡献,都将带去积极的作用。

上文也提到今年一季度,吉利国内业绩表现非常好,不仅稳居行业第二的地位,还引领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不过吉利高层也反思了,一季度其实还可以表现更好,只是在出口方面有些拖后腿。

2025年1-3月吉利汽车出口销量9万台,同比增长2.2%,未跑赢大势,主要受东欧市场影响,抛除东欧市场同比增长超40%,拉美同比增长67%,亚太增长超80%。

所以今年吉利对海外市场的布局也是重中之重,目前的布局策略将分两步走,一是聚焦燃油车四个系列开拓海外市场;二是快速推广新能源产品,银河E5产品在海外竞争力逐步体现,目标是5月后国际销量回到3万台以上且环比增长。

而针对海外细分市场的目标,中东争取中国品牌第一,销量5万台以上;泛欧和东欧目标销量15万-20万台;亚太打造10万级以上区域;拉美打造5万台以上市场;欧洲聚焦领克战略,目标4万台左右。

在海外建厂方面,吉利表示要注重轻资产,利用国际化和当地产能资源合作。2024年已建立三个KD合资工厂,2025年如埃及、尼日利亚、加纳等多个KD工厂将落地。

虽然吉利年初提出今年的年销目标是271万辆,但其实内部目标,是整个吉利汽车集团将朝着300万辆的目标前行,那么你认为吉利再经过一系列的调整之后,今年有机会实现300万辆级的新突破吗?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