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新能源汽车资本风云再起:丰田或将收购哪吒?

IP属地 北京 编辑:陆辰风 汽车点评AC 时间:2025-05-19 15:55:10

2025年5月,一则“丰田收购哪吒汽车”的消息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传闻称,丰田看中哪吒的电动化技术积累,而深陷资金链危机的哪吒则可能借此摆脱破产危机。尽管双方均未官宣,但这场“联姻”传闻却折射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深层矛盾——传统巨头在电动化转型中的焦虑,与新势力在资本寒冬下的挣扎。

然而,细究双方现状与行业逻辑,这场传闻更像是一场各取所需的想象。哪吒汽车的估值从2023年的423亿元暴跌至60亿元,国资股东与老股东对创始团队失去信任,供应商欠款堆积如山;而丰田虽加速本土化研发,但其在华新能源战略仍以自研为主,尚未展现出收购二线新势力的迫切需求。这场看似双赢的“联姻”,究竟是行业洗牌的必然,还是资本市场的臆想?

哪吒的困境:

从“神话”到“生存战”

自2024年下半年起,哪吒汽车便陷入资金困境的泥潭难以自拔。公司生产停摆,无奈开启大范围裁员以削减成本。2025年2月披露的E轮融资信息本被寄予厚望,该轮融资计划规模在40亿至45亿元,由领投方投入30亿元股权投资,另有10亿至15亿元跟投。然而,由于哪吒未能按领投方要求在1月完成复工复产等条件,资金至今未能如期到账。更早之前的2023年1月,桐乡市润合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以15.3亿元认购哪吒3.61%的股份,当时哪吒估值约423亿元。

到了E轮融资时,领投方欲以30亿元成为持股50%的股东,这意味着哪吒投前估值仅为60亿元,缩水超八成,这反映出市场对哪吒的信心大幅下滑,国资及老股东对其不满情绪高涨,上市前景也因此蒙上重重阴影。

因资金短缺,哪吒汽车的供应链体系几近崩盘,零部件供应不足导致生产难以正常开展。2025年1月虽短暂复工,但仅是工人打扫卫生,并未实现真正复产。此外,哪吒还拖欠供应商大量货款,有消息称其计划将70%的欠款转化为股权投资,剩余30%分期支付,但这对于供应商而言也是一次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其实哪吒汽车的销量自2023年起便呈现出下滑态势,2024年销量腰斩至6.45万辆,2025年1月更是暴跌97.76%至110辆。哪吒的困境源于多重失误,产品定位上,从低价车转向中高端市场时推出的轿跑S与跑车GT,在20万以上市场被特斯拉、比亚迪挤压,销量不足预期四分之一。管理层面,创始团队与股东矛盾公开化,周鸿祎因财务问题终止10亿元投资,地方政府暂停30亿元供应链融资。海外布局中,泰国工厂面临本地化生产压力,若无法完成1:1.5的产量要求,需退还数亿元补贴。内外交困的哪吒汽车,真的挺需要一个金主来“接盘”。

丰田的焦虑:

电动化转型的“中国难题”

近年来,全球汽车行业的电动化趋势愈发明显,丰田汽车也在积极推动其电动化战略。根据“更中国”战略,丰田成立了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推行RCE(中国首席工程师)制度、与比亚迪/华为合作开发智能驾驶系统。其目标明确,就是要将中国市场的技术反哺全球,例如铂智3X的双冗余制动系统已成为全球安全标准模板。

为了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丰田也加大了对电动汽车的研发投入,并计划在上海市金山区成立 LEXUS 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的研发・生产公司,预计于 2027 年投产。从这一角度来看,收购一家具有一定新能源技术和市场基础的企业,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丰田加快电动化进程。

尽管动作频频,丰田的电动化转型仍显迟缓。2024年其全球纯电销量仅14万辆,在华新能源占比不足1%,远落后于比亚迪的427万辆。bZ系列因智能化不足遭遇“水土不服”,雷克萨斯国产电动工厂2027年才投产,很可能会错失市场先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其市场潜力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丰田汽车而言,加速在中国市场的电动化布局,是提升其在中国市场份额和竞争力的关键。

传闻称丰田看中哪吒的“三电技术+泰国工厂”,但现实可能相反。技术层面,哪吒的“天工电池”虽强调安全设计,但其715km续航已落后于宁德时代最新产品;供应链上,哪吒的泰国工厂面临产能达标压力,而丰田上海独资工厂本地化率超95%;品牌风险方面,收购深陷债务危机的企业可能拖累丰田的财务与声誉。

但如果能够成功收购哪吒汽车,丰田将有望借助哪吒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渠道资源和客户基础,进一步拓展其在中国的业务版图,更好地满足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

尽管哪吒汽车目前面临诸多困境,但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仍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如在电池管理系统、智能网联技术等方面。此外,哪吒汽车还拥有一定的产能和生产资质等资源。对于丰田汽车来说,若能收购哪吒,或许可以在技术、产能等方面实现一定程度的互补,为其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提供有力支持。

传闻背后的行业逻辑:

一场镜花水月的想象?

在全球汽车行业的电动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产业整合与洗牌成为必然趋势。许多传统汽车制造商通过收购、合并等方式,快速获取新能源汽车技术和资源,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丰田汽车考虑收购哪吒汽车,也符合这一行业发展趋势。例如,大众汽车近年来通过投资和合作的方式,与多家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展开合作,加速其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

丰田汽车在发展历程中曾有过多次成功的收购案例,如收购雷克萨斯等品牌,这些收购为其在全球汽车市场的扩张和多元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从丰田的企业发展战略来看,收购哪吒汽车并非完全不可想象,其具备一定的收购经验和整合能力,能够应对收购后可能面临的一系列挑战。

不过问题的关键是,哪吒并非理想的收购对象,其核心技术缺乏独特性,市场份额萎缩至月销百辆,品牌价值近乎归零。相比之下,丰田更可能通过合作(如与比亚迪合资)或自研实现技术突破,而非冒险收购负资产。

如前文所述,哪吒汽车的财务状况不佳,债务缠身,且市场销量大幅下滑,品牌价值受损。对于丰田汽车这样注重品牌形象和长期发展的企业来说,哪吒汽车的吸引力可能并不足以让其冒险进行收购。

与此同时,丰田汽车作为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全球知名企业,其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具有独特性和成熟性。而哪吒汽车作为一家年轻的中国企业,其企业文化、管理风格等与丰田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收购后的企业文化融合和管理协调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内部矛盾和运营效率低下等问题,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

还有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跨国收购往往面临着复杂的法律和监管问题,尤其是涉及汽车行业的收购,需要遵守各国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丰田汽车收购哪吒汽车需要经过中国相关部门的审批,而在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政策环境下,这一审批过程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对于丰田来说,电动化转型上更理性的选择,或许是依托中国供应链成本优势,通过RCE制度打造本土化产品,而非依赖收购。

车叔总结

哪吒与丰田的“收购”传闻,本质是行业转型期的焦虑投射。对于哪吒汽车而言,虽然暂时摆脱了被丰田收购的传闻漩涡,但其仍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如何在困境中实现自我救赎和转型升级,是其未来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而对于丰田汽车来说,其在中国市场的电动化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需要不断寻找新的战略机遇和合作伙伴,以应对全球汽车产业的深刻变革。

丰田和哪吒之间的“绯闻”,恰恰印证了一个现实,在新能源赛道的下半场,只有技术硬实力与财务稳健性并存的企业,才配得上“活下去”的资格。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