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巴西工厂首车下线,比亚迪出海再给世界亿点点震撼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顾青青 星海情报局 时间:2025-07-10 14:18:28


本文文字:1578字

阅读时长:5分钟

当新能源逐渐覆盖五大洲土壤,比亚迪这艘东方方舟,正载着中国领先技术驶向星辰大海。


出海是当前中国车企的主旋律,就在7月1日,伴随着比亚迪巴西乘用车工厂首车下线,比亚迪全球化战略迈入新阶段,中国车企出海迎来了又一里程碑事件。

比亚迪巴西生产基地选址在萨尔瓦多大都市圈内的卡马萨里市,占地468万㎡,总投资额55亿雷亚尔(约合71亿人民币),将生产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动车型,规划产能15万辆,预计为本地创造2万个就业岗位。用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的话来说,这是比亚迪的里程碑,也是拉丁美洲可持续交通发展的新起点。

当然,比亚迪在巴西建厂,离不开当地人民对比亚迪汽车的喜爱。自2021年比亚迪进入巴西市场以来,比亚迪产品已赢得超过13万巴西家庭的青睐。今年第一季度,比亚迪在巴西销量突破2万台,成为当地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5月,比亚迪在巴西汽车品牌零售销量排行中跃升第四,市占率达9.7%。

比亚迪这份在巴西的成绩含金量十足,要知道,比亚迪同款车型在巴西市场的价格往往是中国市场的2-3倍。

那么,短短四年时间,比亚迪是如何在巴西取得如此耀眼的成就呢?

离不开比亚迪在巴西市场持续深耕的战略定力和长期主义。

众所周知,中国车企出海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要突破重重障碍。出海面对的是个人消费者,各国文化不同,消费者特征也不同。比亚迪既要跟日系、德系、美系等已经建立口碑的燃油汽车抢市场,又要直面传统车企巨头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冲击。

而且,各国在车辆安全、环保排放、数据隐私、车辆准入等方面标准各异,且不断变化,需要投入大量的本土化测试。同时,还有可能受到当地政府对本土品牌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比如在巴西,受到本土产业保护政策的影响,政府宣布阶梯式上调新能源车的进口关税。

此外,国际形势波诡云谲,各地文化、地缘政治都存在差异,都对出海带来了难以预料的变数。就在比亚迪巴西工厂的建设过程中,受制于文化差异等因素影响,也传出一些负面消息。

中国汽车出海有多难就有多敢。面对重重阻碍,比亚迪迎难而上,坚定长期主义出海战略,确定明确的战略和打法。

以巴西地区来说,早在2013年比亚迪啊就在圣保罗开设了首个办事处,但并没有急于卖车,而是先在光伏、大巴、电池、轨道交通等领域持续布。这些业务的发展,让比亚迪渐渐的在巴西家喻户晓,为乘用车进入巴西市场奠定了基础。

其次,比亚迪带来的的产品和技术,给巴西用户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比亚迪在圣保罗的线下门店内摆放了宋 Pro、宋PLUS、海豹、驱逐舰05(巴西市场名称为KING)、海豚、海鸥(巴西市场名称为海豚mini)和SHARK皮卡车型。这些车科技属性、安全配置、外观设计、经济性都得到很多巴西人民的认可。

事实上,比亚迪在巴西的市场表现,是比亚迪在全球市场突飞猛进的一个缩影,比亚迪一直在积极探索海外业务。截至目前,比亚迪新能源足迹已遍布六大洲、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半年,比亚迪海外销售超47万辆,同比增长132%,预计2025年全年海外销售将超过80万辆。

而比亚迪在全球出海的故事,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全球化进程的一个缩影。它证明,中国汽车制造正在摆脱低价低廉的刻板印象,用技术创新和深耕本土化,开始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企业的出海绝非坦途,而是一场需要战略定力、雄厚实力和持续韧性的长征。比亚迪出海之路未完待续,中国汽车出海也在稳步前行中。在这条路上充满艰难,但每一个“难”背后,相信都会有一个“敢”。比亚迪等中国车企在出海路上的每一步突破,都在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和“中国品牌”的全球跃升助力。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滴汽车立场

作者|赵嘉佳

编辑|王 磊

责编|祁佳博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