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三棵树员工持股计划:高息诱惑下的资本困局与信任危机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冯璃月 经理人杂志 时间:2025-07-11 16:16:31



国内涂料建材行业的领军企业三棵树,于近期再度宣告,将第五期员工持股计划延期一年执行。这已然是该计划自去年到期后的第二次延期,此举深刻暴露出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艰难境遇与保障员工利益之间存在的尖锐矛盾。

2021年,三棵树推出了极具诱惑力的第五期员工持股计划。该计划承诺,不仅保障员工本金的安全,还确保每年能有10%的固定收益。在如此高额利息的吸引下,公司近半数员工,约5000人踊跃参与其中。人均出资高达40万元,这一金额相当于当时员工年薪的近三倍。这些资金全部用于在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票,使得员工持股计划一度跃居成为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然而,此次在历史性高位接盘的行为,为后续发展埋下了隐患。当时的买入均价,即便经过资本公积转增股本调整后,仍高达76元/股。而如今,股价已跌至39元/股,账面亏损几近一半。按照洪杰的兜底承诺,其个人需补足的本息差额高达17亿元。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这并非个例。2020年设立的第四期员工持股计划同样面临巨额亏损,两期计划合计近8000名员工深陷套牢困境。这种表面上看似“利益捆绑”的持股安排,实际上已演变成高风险的企业内部融资行为。员工在“旱涝保收”的承诺之下,投入了毕生积蓄;而企业则获取了大笔无息资金,用于支撑股价。当市场行情下行时,延期便成了企业避免立即兑付的权宜之计,员工却只能陷入“负债上班”的窘迫境地。

这一案例深刻折射出当前部分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异化现象:原本作为激励工具的员工持股计划,已然蜕变为融资手段;本应是风险共担的机制,却扭曲成了单边承诺。三棵树连续作出延期的决定,不仅对企业的资金实力构成了严峻考验,更在不断消磨员工对企业的基本信任。当白纸黑字的承诺年复一年地推迟兑现,雇主品牌与员工忠诚度或将遭受难以修复的损害。

在房地产产业链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三棵树的股价能否实现逆转,目前仍是未知之数。但可以明确的是,任何将员工变成“债主”的管理创新举措,最终都可能演变成一场双输的博弈。这场涉及近万名员工家庭财富的资本实验,为所有热衷于推行员工持股计划的企业敲响了警钟:金融承诺的分量,远非一纸合同所能承载。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