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退钱!湖北国资坚决撤销交易,湖南老板17亿套现计划落空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冯璃月 灰鸽观察室 时间:2025-07-13 00:08:02

签了协议,收了首付,原以为能安全脱身,没想到等了一年多,等来的不是尾款,而是要求退还首付。

近日,上市公司三湘印象老板黄辉收到了湖北国资发来的《工作联系函》,要求撤销双方一年多前签订的股权转让交易,并退钱!

实际上,这不是湖北国资第一次要求退钱了。

早在2025年5月,湖北国资就向黄老板发过终止交易的《解除函》,同时要求黄辉在两个工作日内退还首付的定金。

不过,当时的黄老板不同意退钱,还给湖北国资回了《告知函》,要求对方依法继续履约,并尽快完成收购。

而如今两个月后,在国资坚决的撤销要求下,态度改变了。

三湘印象发布的公告里已不再有要求国资“继续履约”的字样,而是代之以“本次交易协议终止后……”,很显然,黄老板已经同意退钱了。

值得一提的是,当初协议约定的总交易价超过17亿,黄辉这一退,也就意味着17亿的套现计划彻底落空了。



三湘印象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文化的味道在里面,而其主营业务中也确实有文化演艺的内容,但占比不大,2024年也就10%,真正的主业其实是房地产。

不过,如果站在上市公司身份的角度来说,三湘印象的前身也不是搞房地产的,而是上市于1997年的北商技术,主营商场专用设备。

具体包括货架、自动售货机、保险柜、托盘、仓储系统等等,只要是跟商场有关的,几乎什么都做,只可惜,什么都不专,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市场一放开,马上就不行了。

2001年,北商技术被迫资产重组,主营IT产品分销的和光集团入主,之后公司更名为和光商务。

不过,IT分销也没撑几年就不行了,2010年,黄辉带着三湘控股借壳上市,之后悉数剥离原有资产,公司更名三湘股份,才成为了一家纯粹的房地产公司。

关于黄辉的发家史,公开的资料很少,只知道是湖南株洲人,原本在当地一家机械公司工作,一度干到了总经理的位置,1993年就突然跑到上海创立了三湘控股,干起了房地产。

三湘是湖南的别称,三湘控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就是一个湖南人的发家史。



其实,房老板的发家历程大多千篇一律,即使没有详细介绍也能猜个大概,无外乎就是像许家印一样,突然就弄到了一块地,紧接着搞了个楼盘一炮而红,然后就发家了。

曾经王健林说,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其实他说得很对,在曾经那个充满机遇的地产红利时代,胆子大的都当老板了,黄辉就是其中之一。

而黄辉又比绝大多数的房老板更幸运,不但在红利时期赚了钱,还在红利即将褪去时,通过借壳上市,把原本已经没有什么故事可讲了的房地产,硬生生变成了一台“印钞机”,光是2012-2014年,三湘股份就两次定增融资了27亿。

有了“印钞机”,黄辉的思路也就更活分了,随着“十三五规划”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地产界兴起了文旅地产,黄辉也跟着跳了进去。

2016年,三湘股份再次融资28亿,其中19亿全用于收购一家叫观印象的文化演艺公司,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就是旅游地产中的实景演出。

所谓实景演出,就是以真山真水为演出舞台,其实这个行业的商业空间比电影差多了,如果把电影比作O2O,实景演出就是纯线下,它们的未来,看商超和电商的发展对比就知道了。



不过,地产老板要的就是这种文化,于是,原本净资产只有1个多亿的文化演艺公司,硬是花了19个亿,溢价16倍多,还把公司名字从三湘股份改成了三湘印象。

而从现在往回看,溢价的最大原因恐怕也就是其发起人之一张艺谋,然而,收购之后的表现一言难尽。

原本承诺2016-2018年的利润分别为1.3亿元、1.6亿元、1.63亿元,结果一年都没达到,而到2018年一评估,文化演艺公司估值只有6.9亿了。

仅仅三年时间,19亿变成了6.9亿,这肉眼可见的缩水速度让人不禁想问,当初到底是无意看走了眼,还是刻意抬起了手。

就这样,原本寄予众望的文化板块,成了三湘印象的鸡肋,而黄辉还得靠地产老本行把场子撑着走。

其实,如果仅从账面来看,三湘印象还算过得去,得益于上市后50多亿的融资,资产负债率一直很低,还不到40%。

不过,老板个人的负债率不低,黄辉股权质押比例已逼近80%,于是,黄辉筹划套现还债,2023年11月,湖北国资成为意向接盘方。

双方签订的协议约定,湖北国资受让黄辉家族25%的股权,同时认购定增,然后湖北国资就将成为三湘印象新的实控人。



根据历史公告,湖北国资的出价相当高,原本只有3.84的股价,给出了5.87的接盘交易价,溢价率53%。

一家顶着文化产业帽子的地产公司,这个估值惊呆了不少人,而另一个让人质疑的问题也不好解决。

代表湖北国资接盘的是旗下的地产公司联投置业,也就是说一个地产公司控股一个地产公司,这同业竞争怎么算,如果是借壳上市,好像地产公司目前又不受欢迎。

于是,一场协议签得挺果断的收购,就在这些矛盾问题中纠结了一年多,始终也没能下结论,直到2025年5月,国资正式以书面形式要求终止、退钱,也就有了开头的情节。

有媒体分析,其实借壳上市可能被并不是障碍,三湘印象本来就是地产公司,国资进入,是对证券资产的优化,是好事。

最大的障碍可能还是溢出的估值,可能某些人一开始头脑一热就搞出了个高价,结果等冷静下来一看,这多少有点哄抬物价的意思啊,弄不好就是国有资产流失。

这个分析不无道理,2024年,湖北国资委换人,新主任就来自于湖北文旅集团,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于是,黄老板的套现计划黄了。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