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才入驻天猫的新商家“时余”,在“6·18”期间销售额增长强劲,突破了1000万元,超越其设定的目标。这一亮眼成绩源于商家立足佛山家具产业带,在天猫平台支持下放大优质商品的优势,并精准地把握住平台的重要商机,得以从入驻至今持续爆发。
抓住四点,打造优质货品力
怀揣着怀旧、复古、制造经典理念的年轻品牌时余,于2024年6月创立,7月便入驻天猫。作为年轻品牌,它切入中古风赛道,开拓高客单家具市场,并围绕自身定位不断强化货品力。
1、高标准设计感
设计师出身、拥有多年家具制造行业经验的“时余”创始人兼总经理周伟,因看好中古风机遇而创立该品牌。
中古风(中世纪现代风格)强调的是“复古怀旧感”与“极简实用性”的融合,近年来,这类风格在社交媒体深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不论是话题还是图文,热度都持续攀升。
洞察到这一趋势,团队在做过深入的线上线下调研后,确认中古风家具增长势头强劲,遂决定进军这片新兴蓝海市场,并以“高标准”塑造独特的品牌心智与设计风格,将其打造为核心竞争力。
为此,周伟和团队提前了筹备一年,亲自操刀产品的设计环节。他从文艺复兴时期汲取到了不少灵感,再溯源古希腊与古罗马建筑,最终创作出外形厚重端庄、线条简洁流畅的作品。每件“时余”家具都力求通过简约的装饰感,传递高贵、古典与优雅的气质,并在所有视觉呈现中,烙印下品牌独有的美学印记。
02、新品迭代能力
依托佛山家具产业带的优势,时余具备自建全实木打样工厂、6000平方米实体展厅和专业美学团队的完整布局,确保对生产、展示到销售环节的全面管理。强化产品竞争力的另一关键,在于其积极构建的设计专利体系。
运营负责人曹煌表示,时余迄今推出的100多件产品均拥有设计专利。典型如热卖的法式中古风梳妆台,其专利设计实现了多样功能与形态,能完美匹配各类空间尺寸和摆放需求。
源头工厂的自主权,赋予了时余高效的新品迭代能力。目前,每月均有3-4款新品准时面市。
3、品类多元化能力
自创立近一年以来,“时余”持续推动品类多元化。
起初,品牌以柜类小件为起点,涉足竞争强度相对较低的领域。在稳固该品类市场地位后,其业务范围迅速延伸至床具、沙发等大型家具及桌类、茶几等全屋系列,覆盖客厅、餐厅、卧室等多场景的搭配需求。
全屋产品体系的完善,有效拉升了客单价。目前客单价区间已从5000元上升至7000元,高峰促销期可达8000元以上。
4、产品的交付能力
一般情况下,家具行业的供货周期是比较长的,消费者在线上下单后,交付周期通常为30天。“时余”品牌方意识到这点,高度关注货品交付的时效性。这也是新品牌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脱颖而出的关键。
“时余”致力于现货销售模式,努力将供货周期压缩至一周,以提升客户体验。
据曹煌介绍,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公司对增长前景的信心,这在日常运营中已得到印证。因此,时余将库存深度维持在月销售额的两倍水平,确保每款链接的产品均有备货,从而保障了产品的及时交付。
在持续强化货品能力的情况下,时余的销售业绩也实现了快速增长。从创立初期设定月销售额百万元的初步目标,到如今具备在大型促销活动中冲击千万元目标的能力,这一系列发展都与天猫平台的助力密不可分。
将大促打造为品牌增长的关键
2024年7月,“时余”的天猫旗舰店正式开业,同年10月,品牌确立了百万元的销售额目标并开始在淘系进行付费推广。在2024年天猫“双11”活动中,“时余”的销售额达到80万元。之后,其在天猫平台的数据不断刷新纪录、持续超出预期:在去年“双12”大促中,品牌的销售额突破150万元,2025年“38节”大促中的销售额攀升至260万元,直至“6·18”大促剑指千万元目标……
这个敢于创新的新兴品牌,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便完成了从百万级商家到千万级商家的跨越式发展。这种高速成长源于公司把握住了创立以来每一次线上大型促销的机遇,使其真正成为驱动品牌增长的引擎。
深入剖析时余的大促成绩,其背后依托的是精细化的布局以及与平台紧密协同的深厚积累。
1、确立天猫为核心战略平台
其实,早在“时余”成立之初,团队就明确了线上市场的战略方向——进行全渠道布局。其中,天猫凭借其庞大的精准用户群体吸引了“时余”,成为其开拓市场的核心阵地。
曹煌指出,在“时余”的客户群体中,女性占比高达70%—80%,“精致妈妈”已成为核心目标人群。这类人在许多平台都规模有限,且比较分散,但在天猫,“时余”能有效地触达这些女性,并显著地放大营销的效能。
此外,“时余”运营团队拥有多年传统电商行业经验,对天猫平台的运营规则非常熟悉,也相信天猫能为新品牌提供信用背书。令曹煌印象深刻的是,天猫为扶持新商家推出了多项举措,如流量券和免年费政策,有效帮助“时余”实现了开店后的快速冷启动。
2、坚定投入与精细优化
周伟将长期主义理念贯彻到业务各个环节。所以,在店铺起步阶段,团队就做了大量的推广和投入,并持续保持力度。据曹煌透露,时余的推广费用投入占比达到20%,在品牌开店初期和大促期间占比更高。
因为品牌的产品覆盖了多个品类,运营团队需确保每个品类都有明星产品,且每个重点产品都能在流量池中占据一席之地。
除了前端的运营费用外,“时余”在工厂产能方面的投入也不遗余力,始终紧跟快速增长的销量步伐,全力保障现货供应和交付时效,这更是面向未来的战略性投入。
同时,团队高度重视投入的有效性,建立了以数据为核心的复盘机制。在每周例会上,团队会回顾上周的业绩,将其拆分为售前数据、供应商数据和运营流量数据进行分析,据此预测下月业绩增长趋势,并持续优化运营策略。
“时余”珍视付费推广带来的数据反馈,这些数据指导着推广力度的调整(是该收缩还是加码)以及运营细节的优化。曹煌介绍,“时余”的日常运营推广主要依赖万相台手动标准精准关键词计划,辅以智能计划。
业绩增长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运营侧的问题,显示出了更多需要优化的环节。“我们每周都会优化一两个点”,曹煌表示,其店铺主图、短视频、详情页都经历了多轮迭代升级。
秉承品牌对调性和美学的高要求,“时余”店铺主图以简洁风为主,杜绝任何促销信息堆砌,维持干净的感觉。曹煌解释道:“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美学而非价格,必须清晰自身定位。”
为了达到最好的美学效果,品牌的短视频拍摄设备都是专业级,后续还开发了一些专属滤镜,以及专属视频模板。
当客户分享买家秀时,时余会主动联系客户,鼓励其分享效果更佳的展厅同款实物照片,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力求细节完美。
持续的坚定投入与精细优化,共同汇聚成支撑“时余”成长的强大动力。
3、以数据分析驱动全局经营
“我们公司对数据是非常重视的。”曹煌强调,数据对新品牌来说,是非常关键了,验证了“时余”的爆发式增长与其前期积累密不可分。
在数据的基础上,“时余”推出月度销售目标、备货深度等关键数据,数据也是售前、运营、美学团队和供应商等各岗位、环节的工作重心与考核标准,有了数据的支撑,才能提升整体的运营质量。
作为高客单价行业,售前环节对订单的成交至关重要。因此,“时余”自有的售前客服团队是有考核指标的,根据对客服人员的转化率、服务时长、回访率流失率、客户会话轮次、会话深度及聊天记录分析等,对他们进行考核,实行每周竞争和淘汰机制。
此外,数据也是美学团队必须要参考的因素。比如某款产品的转化数据、用户停留时长等信息,这些数据的增长,是设计师审美提高的标准。
4、“6·18”大促的成功之道
日常的扎实运营为“时余”在最近的大促节点积累了强大的爆发势能。今年虽然是“时余”首次参与“6·18”,但团队在大促前,便已胸有成竹。
首先,品牌依据平台大促节奏,提前两个月制定了冲刺千万元销售额的总目标,并将任务清晰地拆解至各团队,确保职责分明。
其次,团队借鉴以往大促的成功经验,特别注重预售开始前的“引流蓄水”,持续在站外社交媒体,进行内容种草和推广,集中资源打造潜力爆款。那些在日常测款时,就表现优异的产品,是品牌在“6·18”期间重点投入的对象。
同时,团队还积极与天猫平台保持沟通。除参与“天猫蓝星计划”为新商家提供的淘宝教育讲师1对1陪跑诊断服务外,遇到任何问题都及时联系平台小二,迅速解决困难。
大促期间,团队惊喜地发现,在一系列的操作下,店铺转化率提高到了23%—25%,单笔订单成本控制在300元左右,表现优于平日。最终,品牌“6·18”的销售额成功突破千万元,再次超出预期目标。
天猫“6·18”的成功,极大增强了“时余”持续投入的信心。曹煌透露,公司计划投资工厂以扩大产能。面对激增的销量对有限产能的挤压,“时余”并未选择拖延交付。曹煌表示:“周总着眼于长远发展,我们不会为了短期目标而削减必要开支。”
目前,加大研发投入、优化视觉呈现、提升售前转化率、增强客户忠诚度、提高流量精准度等工作已列入团队日程。秉持长期主义的“时余”,必将在天猫这片沃土上成长得更快、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