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哥知道大家喜欢看外国人评中国车,这不,兄弟们喜欢看的又来了。
最近呢,德国的“汽车之家” ADAC(全德汽车俱乐部)汇总了一下近年来他们对中国新能源车的测评。
脖子哥看了一眼,发现他们对比亚迪啊蔚来啊这些车的评价都还不错,打分甚至比特斯拉还高。
你可别小瞧这个ADAC,他们不仅是“欧洲最大汽车俱乐部”,他们有自己的碰撞测试、出行服务、道路救援、保险金融等业务。相当于中保研+某车帝+救援机构...
德国不少留子应该见过他们家的直升机。
而他们的历史也相当悠久,可以追溯到1903年,当时还叫德国摩托车驾驶者联盟,1911年改为全德汽车俱乐部,还获得了普鲁士皇室的支持,允许ADAC将普鲁士鹰作为标志。
如果有买过儿童座椅的兄弟们可能知道,有些产品会标榜有“ADAC认证”。为啥?就因为他们的测试标准比欧标还严格一些,就比如欧标测试是在50km/h下的正面碰撞,ADAC就是64km/h,还加了个侧面碰撞。
其实啊,十多年前ADAC就测过国产车,而当时中国车的表现是这样的...
A柱直接折断,安全气囊完美避开驾驶员头部,车门严重变形,工程师撬了老半天才打开车门...好在后面的“小朋友”坐在安全座椅里,成功存活...
眼尖的朋友已经认出来了,这就是华晨的中华尊驰...
不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拿着E-NCAP 5星成绩的中国车们又杀回来啦。看看这次,ADAC是如何评价的吧。注意哈,这里是数字越小评价越高。
大多数中国车,比如蔚来、比亚迪、名爵等都是“gut”(good)。
我们挨个看哈。
首先是比亚迪的Atto 3(元 Plus)。ADAC觉得这款车动力不错,设计好看,空间也还行,能耗19.7度每百公里。就是快充效率也不快和操控精细度有待提高,悬挂较软侧倾明显,转向精准度也一般,雨天加速容易打滑...
不儿,这对一款家用车也太苛刻了吧...等等,它在德国37990欧(约31万人民币)起售?那我觉得这个点评情有可原。该车最终得分2.1分。
而起售价32990欧(27万人民币)的海豚拿到了2.3分,ADAC对它的评价跟元基本一致,车内的实体按键他们挺喜欢的,就是希望能多加点。
接下来是两款重磅级产品,Seal和Seal U,对应的是国内的海豹和宋PLUS EV。
ADAC对海豹的评价很高,称其为Tesla-Jäger(特斯拉猎手)。悬架调校比特斯拉舒适,兼顾运动和家用,转向反馈适中。整车抓地力也很足,即使在雨天弹射起步也不会失控。内部空间宽敞,内饰用料好且工艺精良。隔音效果也很不错。
至于缺点,ADAC认为它的电耗有点高,每百公里21度电,再就是车机难用...最终得分2.0分。
(与此同时Model 3得分2.1)
跟上面的海豹不同,ADAC对宋PLUS EV评价中等,41900欧(34.8万人民币)起售,标配就有电动座椅、全景天窗等,内饰被夸有“高级感”,但操控方面转向不足、侧倾明显。
最终得分2.3分。不过ADAC认为其整车6年15万公里的质保值得考虑。
接下来是咱正米字旗血统的MG 4,售价42640欧(35万人民币)起。ADAC认为MG 4外观具有攻击性,再就是敏锐的底盘调校与精准的刹车系统提供了令人信赖的驾驶体验。
内部空间方面,ADAC认为前排空间也尚可,后排也可以让一米八的大汉舒适坐下...脖子哥只能说,你们德国人真能忍啊。
缺点方面,舒适性方面略显不足,胎侧偏低、悬挂偏硬,对驾驶舒适性造成一定影响。再就是空调不太精准,要么过冷要么过热...最终得分2.2分
嘿嘿,接下来就是脖子哥我的ET5T登场了,这车可是这一众中国车里评分最好的了。
ET5T在德国的买断价格为59500欧(49.5万人民币),ADAC对它外观非常满意,柔和流畅的圆润曲面配合狭长大灯和紧致尾部,说是有点像奥迪A7。
对于车内空间,ADAC的评价是“充满品味、采用高品质材料、工艺精湛且带有舒适氛围的休息室”。嘿嘿俺也这么认为的。
驾驶感受方面,也可算是对了ADAC的口味,加速平顺,踏板调校细腻,在避障表现中也稳定。就是舒适模式下方向轻盈但缺乏路感。
ADAC认为该车不足在于,没有前备箱,储物空间的不足,而内部后排空间也有点小。最后就是2024年,蔚来在德国仅有9座换电站,不太能满足需求...最终得分1.9分。
还有一款就是刚上市不久的萤火虫,虽然 ADAC 还没有打分,但是评价极高,没有不满,眼里全是老欧人对crossover的喜爱,大赞外形设计、内部空间和驾驶感受,颜值即正义。
比萤火虫稍大的Smart 3均获得了1.9分。外观流畅,底盘稳定操作体验好,之前ESP未能在紧急避让时精准介入,而导致转向过度的问题也得到了修复。
最后是刚登陆欧洲不久的小鹏G6,ADAC认为其虽然外形平淡,但舒适配置很好,47600欧的起售价就有电动座椅、高保真音响等。
后排空间极为宽敞,2米大汉也能舒适就坐。
其动态表现稳健但不出众,在避障测试里表现灵活稳定,但是悬架偏硬,ADAC还发现G6通过减速带和粗糙路面时车身震动感明显,内部伴有金属鸣响和振动。
其转向反馈比较轻巧,但是回力大,用咱们的话来说就是转向贼,但开车费劲。最终获得2.0分。
这圈看下来,脖子哥觉得ADAC这些评价都挺中肯的,既有严谨的数据测量,也有实际的体验,比较贴近他们的使用场景。
只是德国人测出来的能耗都相当离谱啊,比如海豚能跑出19度,除了萤火虫外,其他车基本都是十七八度往上的...
他们测试标注是WLTP工况+跑高速,最后得出计入充电损耗的实际能耗。额,你的这个高速不会是“不限速高速”吧...
不过从上面这些评价大伙也能看出来,德国人对于一辆好车的评价跟国内还是有点差别,说白了都是常年开车攒出来的实用主义偏好。
一是特较真操控,变道、超车得指哪打哪,过弯侧倾得小才踏实,悬挂不能太硬但也不能太软。
二是对湿滑路面的 “突然加速” 特别敏感,毕竟德国多雨多雾,路面常年潮乎乎的,雨天一脚电门下去不打滑、不跑偏,在他们眼里比啥花里胡哨的配置都重要,这其实就是对 “安全” 最实在的要求。
三是高速能耗,跑起来能耗掉得快不快、续航扛不扛造、充电快不快,也是电车好坏的标准。害,谁让他们有不限速高速呢。。。
毕竟就连Model 3都被他们跑出了19.5的能耗...
最后就是对质保很关心。德国车自己的质保咱就不说了,主要是德国人怕中国车退市以后就没保障了。所以大多数中国车企还是跟本地经销商合作,以打消这方面顾虑...
好了,这次德国人看中国车就到这里吧,脖子哥感觉现在自己都快会德语了...
撰文:Clem
编辑:脖子右拧 & 面线糊君
美编:萱萱
图片、资料来源:
维基百科
TopSpeedGermany
AutoAddictionMedia
Die Geschichte des ADAC
Smart 3 Get ESP Update After Failed Handling Tests
BYD Atto 3 im Test: Der Elektro-Volkswagen aus China
BYD Seal U im Test : Wo das Elektro-SUV noch schwächelt
Nio ET5 im Test: So mischt Nio die Elektro-Mittelklasse auf
BYD Seal im ADAC Test: Reicht es mit Blade-Akku zum Tesla-Jäger?
Firefly: Wie Nio mit seiner Preiswert-Marke punkten will
Die besten Elektroautos aller Fahrzeugklassen im ADAC Test
Audi won the legal battle against Nio, and ES8 will rename EL8 in Europe
Chinesische Autos im Test: Wie gut BYD, MG, Nio und Co. wirklich sind
Chinese electric vehicles: Drag or driver for global markets?
2024 (Full Year) Germany: Best-Selling Electric Cars by Brand and Model
German (premium) customer acceptance of Chinese O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