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活了这么多年,头一次见激光雷达在车里的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吴婷 差评 时间:2025-08-31 16:22:42

说真的,车顶激光雷达对审美的打击,不亚于手机上的刘海屏。

不管多好看的溜背曲线,给你头上装个雷达(甚至装 3 个),就老实了。

不过前段时间,新款问界 M7 爆料了一个的舱内激光雷达方案 Limera ,这个难看的犄角终于有希望被优化掉了。

为了干掉汽车头顶这个大包,这次华为是把激光雷达搬到了前挡风玻璃内侧,也就是内后视镜背面的这个位置。

等会儿,我记得原本这个位置还有个摄像头来着?没错,这回它俩被完全集成到了一起。

哦我懂了, Lidar+Camera ,所以就叫这个 Limera 。

上面给的图可能不太看得清,实际放车上,大概是这个样子。

但这么设计,除了能好看一点,到底有啥用?

如果我说可以降低风阻,大伙儿肯定摇摇头走了。

其实按车 BU 的说法,这玩意儿主要的作用可能是 “ 终生 0 清洗 ” 。

你想想,你激光雷达放车顶上,风沙雨雪堵住了,肯定会影响智驾和 AEB 的能力,如果被虫尸鸟粪粘了,那还要再加一个恶心。

放车前窗,至少这辈子不用再考虑洗了。

呃,怎么说呢,确实有用,但也确实不多。

不过脖子哥仔细想了想,发现这事儿还是不太对劲。

如果咱们平时留心过自家车子的激光雷达,肯定会知道它其实是长这个样子。

这么大一坨方方正正的 “ 屏幕 ” ,突然变到车内和摄像头差不多大小的圆孔,肯定不是换个玻璃这么简单。

大概率,它是被减配了。

要知道,主激光雷达的窗口做成方形,是因为它们一般都是 “ 半固态 ” 。

比如华为的 192 线激光雷达,里面用了一种叫做转镜的东西,激光扫描的面积就是一块矩形。

这里几句话讲不清楚,大家可以看下面这个 GIF 。

而这个舱内激光雷达 Limera 用的是摄像头一样的圆形窗口,大概率就是固态激光雷达了。

因为没有这个镜子的结构,就比较随心所欲。

像之前尊界 S800 上用的这个 Flash 固态激光雷达,用的就是圆形,而且还是一个 “ 二饼 ”。

一个孔用来发射激光,一个孔用来回收反射的激光,可以理解为开了闪光灯的相机。

那为啥脖子哥说它是减配呢?

主要固态这玩意儿,虽然被当作激光雷达的未来方向,但目前,在探测距离、视场角(FOV)、分辨率这些主属性上,还是干不过半固态,一般也就是用来做侧向和后向的补盲。

你把它放在车头做主雷达,是不是没把咱们当兄弟?

毕竟,半固态的舱内激光雷达,也不是没人做。

比如在 2023 年,禾赛就搞了一个半固态的 ET25 ,说是厚度只有 25 毫米,尺寸小、功耗低,甚至性能还不弱。

探测距离直接拉到了 250 米,比之前舱外的版本还要高,简直就是个逆天的存在。

而后在 2024 年,卓驭(大疆)也来了,这个 JIMU 除了是半固态,它还搞了一个和 3 颗摄像头集成的 “ 前前融合 ” 方案,算法还更精准。

据说这玩意儿可以实现对舱外激光雷达的 100% 替代,成本降低 30-40%,今年晚些时候大伙儿就能见到。

这么一对比下来,华为这个激光雷达是不是瞬间不香了?

其实非也。虽然半固态确实有性能优势,但因为有个转个不停的镜子,不仅尺寸大,还会有噪音,放舱内还真不如固态更舒适。

比如禾赛和卓驭这俩,就可以看出它们在尺寸和摄像头的取舍上非常的纠结,最后走了完全不同的两条路。

而全固态就没这个压力,不仅更安静,还可以和摄像头 “ 共光路 ” ,保障一个小巧的尺寸,以及更优的视觉融合算法。

所以,固态和半固态的抉择,更多也是看车企的爱好 。

而且关键是,这次 Limera 其实只搭载在问界 M7 的低配,代替的是之前没激光雷达的版本。

原来支持 ADS 4 的 192 线激光雷达依然没变,还是问界 M7 的最强智驾装备。

说白了,舱内激光雷达没把舱外的干掉,而是把纯视觉给干没了。

按官方说法,这个 Limera 可以在夜晚识别 30cm 高的障碍物,实现 100km/h 刹停,正好弥补了摄像头晚上看不清的难处。

甚至大家最关心的,能不能城市 NCA 的问题,产品经理也给了一个模糊但偏肯定的回答。

所以对咱们普通消费者来说,这波不但不是减配,反而是实打实的加强。

只要价格合适,对之前的纯视觉版本,肯定是绝杀。

哎,老车主又被背刺了是吧?

不过,低配舱内、高配舱外的玩法,大伙儿肯定还是不太满意的。

像之前禾赛、速腾、卓驭这些,都做了性能更强的舱内雷达,啥时候 ADS 4 也能放进舱内呢?

其实上面说的这些产品迟迟不上车,最后让给华为首搭,肯定是有原因的。

除了激光雷达本身,主要就是激光雷达和汽车的匹配问题。

就比如说,舱外的激光雷达直接扫就完了,但现在放在车窗内,激光是不是还要穿过一层车窗?这个问题很小,但影响很大。

要知道,一般车窗玻璃对 905nm 激光的衰减率可以达到 30%-50%,原本你可以探测 200 米,现在可能就只有 100 米了。

那你要搭载这玩意儿,车窗至少得定制一下吧?比如减低反射率,提高透光率,或者干脆把玻璃做薄。

而另一方面,舱内的环境,像是车内的 5G 信号,或者毫米波雷达辐射,也有可能和激光雷达产生电磁干扰,导致最后的点云图并没有那么清晰,也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最后,还要再考虑尺寸、成本、视野、美观度等等。

所以为了匹配上这个舱内激光雷达,还真是个系统工程。

而正好,华为两头通吃,又能造激光雷达,又能指导车企,估计也是这个原因,让它直接超了车,但更强的版本,肯定还得等等。

至于这个固态激光雷达,毕竟还没有那么成熟,华为的究竟能做成啥样,我还是建议先看看之后的硬件参数,以及实测效果。

总之,如果你想要最好的智驾体验,我肯定还是推荐买高配的舱外激光雷达。

毕竟大伙儿都是实在人,丑点就丑点吧,好用就行。

标签: 激光雷达 固态 尺寸 摄像头 激光 成本 雷达 智驾 卓驭 问界 参数 前段时间 问题 压力 全固态 车顶 汽车 算法 产品 视野 随心所欲 车窗 补盲 手机 等会儿 恶心 距离 属性 大家 消费者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