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岚图“借”东风,补贴撑盈利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赵磊 财经故事荟 时间:2025-10-17 10:06:19

近日,岚图汽车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有望成为首例上市的“国家队”新能源品牌。

岚图此次选择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港股,上市步伐更快,其母公司东风集团股份也将同步完成私有化退市。

从资本运作层面看,这是东风集团的“腾笼换鸟”,将旗下最具成长潜力的新能源板块独立推向资本市场,有望获得更高估值。

而在战略层面,岚图汽车承载着东风集团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浪潮中实现品牌向上、技术破局的使命。正因此,岚图上市不仅是东风集团对新能源赛道的一次重点押注,更是一场关乎其未来命运的布局。

东风低迷,岚图崛起

岚图此次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港股,其首要目标并非募资,而是抢滩。

与常规IPO不同,介绍上市无需发行新股、不涉及募资,仅通过存量股挂牌实现上市,特点是周期短、成本低,但也意味着岚图暂无法通过上市直接获得资金支持。

在行业加速洗牌之际,尽早获得独立上市地位、拓宽潜在资本通道,远比一次融资更能赢得未来空间。

而选择这一模式,大概是东风集团对自身估值困境的主动破局。

长期以来,东风集团在港股市场表现低迷,且上市以来未开展过股本再融资,基本丧失了H股上市平台的融资功能。

截至2025年10月15日收盘,其总市值为779.87亿港元,市净率0.48倍,值得一提的是,这还是东风宣布私有化退市和推动岚图上市后拉动股价上涨后的结果。

若以公告前的表现来看, 截至7 ⽉ 31 ⽇末,其总市值仅为 391.2 亿港元,市净率仅 0.25 倍。

东风的困境并非个例,而是传统车企转型期的缩影。

2025年上半年,东风集团归母净利润预计为0.55亿元,同比下滑近92%。其核心原因在于近年来合资板块失速,2024年东风日产销量63.12万辆,同比下滑18.1%;东风本田销量42.82万辆,同比下滑29.2%;神龙汽车销量6.83万辆,同比下滑15%。

2025年上半年,东风集团股份整车销售82.4万辆,同比再度下降14.7%

合资品牌的集体低迷,让东风不得不将希望寄托于自主品牌,而岚图正是东风自主板块中最亮眼的“新星”。

2020年5月,东风集团董事长竺延风在一封内部信中,将当时尚未命名的“H事业部”称为“托举着整个东风品牌向上的重任”。

两个月后,岚图品牌正式发布,承载着东风进军高端新能源市场的决心。

岚图的诞生正值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品牌爆发期。2020年,包括极狐、智己等在内的多个新品牌相继亮相,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

作为一个源自传统车企的新品牌,岚图在起步阶段并未引起外界过多关注。然而在东风体系内,岚图获得了全方位的战略支持。

集团不仅投入超过110亿元的初始资金,更开放了数十年积累的研发、制造与供应链资源,并调配了核心人才与管理团队。同时,岚图被赋予高度自主权,以保持对市场的敏捷反应。

所有的投入最终目的只有一个:突围。

五年过去,随着招股书的披露,岚图的发展路径呈现在大众眼前。

2022年-2024年,岚图汽车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0.52亿元、127.49亿元、193.6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8.9%,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5.38亿元、-14.96亿元、-0.9亿元。

进入2025年1-7月,岚图实现营业收入157.81亿元,净利润4.34亿元,扭亏为盈,成为近年来少有的上市前即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毛利率方面,其从2022年的8.3%逐步提升至2024年的21.0%,并在2025年前七个月进一步达到21.3%。

表面来看,岚图展现出稳健的成长轨迹。

营收规模快速扩大,亏损幅度显著收窄,毛利率持续提升,反映了其成本控制与产品定价能力的增强,财务指标趋向健康。

不过,仍需要注意的是,其盈利能力的改善得益于政府补贴。根据招股书显示,2025年1-7月,岚图确认的政府补助达到6.4亿元,占同期净利润的 147%。

尽管新能源汽车补贴是国家推动产业转型的阶段性政策,但随着行业从 “政策驱动” 转向 “市场驱动”,这类补贴的可持续性存疑。

此外,岚图曾将2025年的销量目标定为20万辆,但截至前三季度,仅累计交付9.54万辆,完成度尚且不足50%。

这不仅反映了市场竞争的残酷性,也表明岚图在品牌号召力和渠道渗透上,仍需寻找更有效的突破。

借力华为,岚图破局

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岚图的背后不仅有东风集团的体系支持,还搭上了与华为合作的快车。

2024年1月,岚图与华为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关键技术领域展开深度协同。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岚图发布的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中,车身控制、5G TBOX等模块已采用华为技术,为后续合作奠定基础。

2024年9月,双方合作的首款车型岚图梦想家正式推向市场。作为全球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智驾与鸿蒙座舱的MPV,该车型在上市后表现亮眼,连续多月蝉联新能源MPV细分市场销量冠军,并于12月实现单月交付破万辆。

作为市场后来者,岚图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赛道中稳住阵脚实属不易,与华为的深度协同,在短期内已见成效,反映出这一合作策略的阶段性成功。

不过,此类合作模式也伴随着一定的行业共性问题。

一方面,这种合作为岚图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捷径。借助华为成熟的智能技术,岚图得以省去漫长自研过程,迅速将顶级智能化体验搭载于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截至目前,华为已与广汽、上汽、长安等多家传统主流车企建立合作关系。随着与华为合作车企增多,车企逐渐补齐了在智能化方面的短板。

而当多款品牌搭载相同的智驾系统和座舱技术,这无疑相当于又把各家车企拉到了同一竞争水平线,届时,竞争只会进一步加剧,各家需要在产品设计、营销策略创新及成本控制等方面付出更多努力,才能避免“多车一面”的困境。

且当消费者因“华为智驾”、“鸿蒙座舱”而选择一家车企品牌,而非出于对自身品牌的认可时,车企可能逐渐沦为“代工厂”,长期来看可能影响品牌辨识度的建立。

这一点从赛力斯的发展路径中可见一斑。

其与华为合作的问界系列市场表现强劲,带动公司市值显著提升。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面包车小厂一跃成为市值超过一众传统大型车企的佼佼者,这让谁看了都心生羡慕。

但这也产生了一个问题,赛力斯自己产的车没有人再认了。

据第三方平台公布的国内销量显示,今年上半年赛力斯旗下非华为技术路线的子品牌蓝电累计销量仅有10349辆,去年上半年则为15848辆,同比下滑34%,和同为赛力斯旗下的问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赛力斯与华为合作,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其他车企看到了,有的跑上去也想分一杯羹,有的则扭扭捏捏,欲拒还迎。但无论怎么样,想复刻赛力斯的增长奇迹,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今年2月,岚图宣布“All in智能化”,计划年内实现全系车型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系统,成为中国首个全品类搭载华为智驾的车企,大有牢牢绑定华为的态势。

但如何在与华为的深度协同中,既借力智驾技术为其自身品牌赋能,又持续强化自身品牌特质与核心技术护城河,摆脱“为他人作嫁衣”的隐忧,是岚图汽车需要持续思考的命题。

MPV支柱与市场的天花板

在岚图当前的产品矩阵中,MPV车型岚图梦想家无疑是支撑其销量的“顶梁柱”。

根据招股书数据,2025年1–7月,岚图累计销售66680辆车,其中岚图梦想家贡献40111辆,占比高达60.15%。

从市场策略来看,岚图较早切入新能源MPV这一细分赛道,在由别克GL8、丰田赛那等传统燃油车型主导的市场中打开了局面,取得了一定的先发优势。

然而放眼整体竞争环境,岚图面临的挑战依然不容小觑。

一方面,比亚迪旗下腾势D9持续稳居MPV年销量榜首,其高端市场的定位与岚图梦想家形成正面竞争。而比亚迪在MPV领域明显有着更为全面的打法,其另一款车型比亚迪夏聚焦中端MPV市场,这对于单条腿作战的岚图梦想家有一定的压力。

此外,传统合资品牌亦未放慢脚步。

截至2025年9月,别克 GL8燃油车型销量达4.5万辆,插电混动版本销量4.08万辆,每月销量排名前列,仍保持着充分的市场竞争力。

丰田塞纳今年也可谓“老树发新枝”,今年以来连续四个月蝉联MPV月度销冠,展现出较强的产品韧性。即便是势头正劲的新能源车型如比亚迪腾势与岚图梦想家,也未能撼动其地位。

这一局面也侧面说明,在MPV市场中,新能源与智能化并非消费者唯一考量。成熟可靠的燃油动力系统,依然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与此同时,新玩家的加入进一步加剧竞争。9月份,魏牌高山以8560辆的成绩实现MPV市场销量首冠,给当下竞争激烈的MPV市场再添上了一把火。岚图想要在MPV这一市场保持领先优势,难度可想而知。

事实上,别看各大车企在MPV这一市场打的热火朝天,其天花极其有限。

据岚图招股书披露,2024年,全国MPV车型销量仅为40万辆,占全部类型车辆的比重为3.4%。即便是到了2029年,预计MPV销量也仅增长至120万辆,占比上升至4.1%。

尽管市场规模有限,但MPV的研发门槛并不低。纯电动MPV因底盘结构需重新设计,研发成本较燃油车型高出30%以上。岚图汽车董事长卢放曾指出,MPV新能源化面临“三高”难题:高研发投入、高生产成本与高售价门槛。

这也导致MPV市场新能源转型节奏相对缓慢,参与者多为有技术积淀与资金实力的品牌,各方你方唱罢我登场,品牌之间很难甩出绝对的差距。

在此背景下,岚图即便是一个阶段内在销量方面领先,也不可能稳坐钓鱼台,不仅要持续的技术研发投入巩固产品力,而且在加强品牌建设上也要花不小的功夫。

2022年至2024年,岚图销售费用从18.41亿元攀升至37.51亿元,远高于同期研发支出,反映出其作为新品牌在市场认知度构建初期所需承担的高昂教育成本。

借着“东风”上市的岚图,接下来的挑战还不小。

标签: 东风 市场 新能源 品牌 上市 华为 销量 集团 车型 传统 汽车 技术 智能化 补贴 赛力斯 转型 产品 智驾 港股 成本 协同 方面 盈利 座舱 智能 市值 新枝 板块 旗下 燃油 赛道 高端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