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Prime Day的大幕已启,然而不少卖家还没来得及打鸡血,就已经在“价格红线”前集体踩雷。
据AMZ123了解,今年亚马逊对参与促销商品的定价要求显著升级:
折扣必须比当前售价或促销价低至少20%, 同时还需满足与非Prime价、系统参考价、90天历史中位价等多个维度的让利对比, 并且折扣价不得高于过去30天最低成交价,更不能高于其他主流零售平台的同步售价。规则写得清清楚楚,但实则背后暗藏变量。平台在明面设下门槛的同时,系统后台的折扣判定机制却在悄然“加码“。
如果说往年Prime Day是“拼促销、抢流量”,那今年更像是“卷价格、拼命打折”,还得随时应对系统报错带来的不确定性。
AMZ123了解到,有卖家在社群中分享了Prime Day首日的真实遭遇:“这次大促期间,亚马逊一直在要求我们不断下调折扣。最开始报20%,后来被要求调到22%、25%,现在直接要30%了。”
该卖家表示,自己咨询了账号经理,得到的回复是“系统抓到了历史最低价”。但他质疑这一解释,称:“现在系统要求的价格,比我们历史最低价还低很多,而且最离谱的是,每隔半小时系统的要求还在变。这样下去是不是要一直螺旋降价?”
他补充道,目前连Best Deal也受到影响:“BD现在也是要求再降折扣,不然就不给标了,直接下掉。”
在社群中,不少卖家对这一现象表示共鸣,纷纷晒出自己遇到的“系统变脸”:
“昨天还正常显示20%的折扣,今天一看链接恢复原价,促销标识没了,点进去发现系统报错了,最低折扣要求直接跳到34%。我这个产品从上架到现在没做过一次促销,价格一直是原价卖的,系统却给我抓出一个历史低价,还要求我在这个基础上继续降。”“我上周刚跑完Best Deal报31.99,恢复到原价39.99后,系统昨天还能报回31.99,今天却要我直接降到27.19。”“我们商品是$100的,平时做$30 coupon,结果会员日被系统直接抓了coupon后的价,还要我在那上面打95折。”“昨天报20多的折扣还能成功,今天就完全不显示了,直接要求三十多的折扣,抓的价格一天一个样。”从卖家反馈来看,当前Prime Day的促销设置正面临三大困扰:其一,折扣要求“动态变化”,频繁波动;其二,历史最低价计算逻辑不明,系统抓取口径模糊;其三,即便促销价格已提交并显示正常,也随时可能失效,标识消失、系统报错、要求重报。
在这种机制下,卖家不仅要让利,还要时刻紧盯系统状态,应对促销政策“随时刷新”的不确定性。而在大促这种争分夺秒的窗口期,不确定性本身,正在变成最大的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后台系统一再拉高参与门槛,但前端的销售成绩依然不俗。
AMZ123在昨日文章《PD首日爆冷!卖家互卷“更低价”》中曾提到,不少卖家表示大促首日销量虽有起色,但整体不及去年同期。但Adobe Analytics的数据却显示,这场大促的实际热度并不低。
数据显示,2025年夏季Prime Day首日,美国线上零售额达到7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67.2亿),同比增长9.9%,创下今年以来美国电商单日销售新高。 这一数字不仅超过了2024年感恩节当天的61亿美元,也高于“网络五日”(Cyber 5)期间任何一个周末日的表现。
其中,移动端消费趋势也进一步强化。7月8日当天,约50.2%的线上销售额来自移动设备,贡献金额达40亿美元。
从类目表现看,多个耐用品类表现突出。其中家电类销售额较6月日均增长135%,电子产品增长95%,工具与家装增长85%,家居园艺、家具、服装与玩具等均录得双位数增长。
Adobe指出,大促期间“高价升级”趋势明显。整体高价商品的销售份额比年内均值提升20%,其中电子类目中最昂贵商品的销售占比提升高达55%。
基于大促首日的消费热度,Adobe维持此前预测:2025年Prime Day四天期间,美国在线零售总额有望达238亿美元,同比增长28.4%,或将再创历史新高。
截至目前,亚马逊尚未公布自身销售数据,但其“带货效应”已在行业内广泛扩散。
AMZ123认为,当前Prime Day仍具备强劲的引流与促销能力,尽管整体影响力相较往年有所下滑,平台参与度与用户活跃度也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落。
但不可忽视的是,在短期集中促销窗口中,亚马逊依然能撬动北美零售格局,引发沃尔玛、Target、Best Buy 等头部玩家集体跟进,形成合力刺激消费的节点效应。
目前Prime Day第二日已经结束,卖家朋友们爆单了吗?评论区欢迎大家交流战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