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蓝鲸解读|不仅“看当年”,还要看三年、看五年,长周期考核引导险资“长钱长投”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唐云泽 蓝鲸Insurance 时间:2025-07-11 22:13:23

专为保险业 打造的垂直新媒体平台

险资迎来重要制度突破,“长钱长投”也有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障。

记者获悉,今日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下称《通知》),进一步加强对国有保险公司的长周期考核,不断提升经营管理能力。

从《通知》核心内容来看,颇受市场关注的是将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由“当年度指标+三年周期指标”调整为“当年度指标+三年周期指标+五年周期指标”,权重分别为30%、50%、20%;将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由“当年度指标”调整为“当年度指标+三年周期指标+五年周期指标”,权重分别为30%、50%、20%。

早前的保险资金考核体系,相对注重当前年的盈利水平,权益市场短期波动会直接影响公司当期业绩表现,因此保险资金对资本市场短期波动的容忍度不高,难以践行长期投资理念。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在长周期考核落地之后,利于保险资金进一步发挥长期资本属性,不惧怕市场短期波动,加大入市力度,从方向上来看,有利于盘子大、股价稳、分红高,且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股票。

对于《通知》下发,业内已有预判,也有机构人士持有较为谨慎的态度,其表示考核机制影响是一方面,但是否要加仓权益,还要综合多因素而决定。

作者| 李丹萍

有效熨平短期市场波动对业绩的影响

考核周期短,是多年来制约商业保险资金、年金基金等一些中长期资金扩大A股投资的重要卡点之一。若实施长周期考核,能有效熨平短期市场波动对业绩的影响。

此次《通知》旨在推动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最大的看点在于考核制度的明确。

一是将经营效益类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由“当年度指标+三年周期指标”调整为“当年度指标+三年周期指标+五年周期指标”,权重分别为30%、50%、20%。以推动国有商业保险公司更加注重长期收益、防范短期行为,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是将经营效益类指标(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由“当年度指标”调整为“当年度指标+三年周期指标+五年周期指标”,权重分别为30%、50%、20%。以降低市场波动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当年绩效评价结果的影响,有助于引导其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更好发挥其长期机构投资者作用。

上述长周期考核自2025年度绩效评价起开始实施。

围绕不断提升经营管理能力,《通知》还要求国有商业保险公司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注重稳健经营,增强投资管理能力。

具体来看,一是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加强资产负债在期限结构、成本收益、现金流等方面匹配管理,优化资产配置,把握好收益和风险平衡,实现所有者权益稳定增长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二是注重稳健经营。完善内部中长期考核机制,加强投资组合管理,挖掘优质投资标的,增厚长期稳定收益,更好发挥保险资金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压舱石”作用,积极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增强投资管理能力。严格执行并持续完善内部投资管理制度,完善投资决策程序和风险评估体系,进一步加强投资决策管理、交易管理、投后管理。

“此项《通知》,是落实六部门在年初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在技术上清晰界定了指标的计算口径、权重分布和实施时间,确保中央关于鼓励长期资金入市的要求得以尽早落实。”天职国际保险咨询主管合伙人周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其表示,保险公司在落实长周期考核制度的时候,还需要同步对内部的管理制度和流程进行更新,相应在财务、风控、交易、绩效等方面做好配套调整。

广发证券指出,《通知》将净资产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这两大关键指标的评价方式进行了调整,将三年、五年的长周期考核权重提升至70%。长周期考核的落实,将有效降低市场短期波动对保险资金投资决策及行为的干扰和影响,一方面对于稳定市场运行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险资金发挥长期资金属性,获得良好的长期投资回报,缓解保险资金面临的利差损挑战。

预计险资会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

险资是天然的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长周期考核是提升各类资金市场投资稳定性和积极性的关键举措。

对于《通知》的出台,业内保险机构也积极表态。中国人寿集团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通知》一是有利于支持国有保险公司坚决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完善投资和业务战略布局,持续加大服务国家发展目标和实体经济力度。

二是有利于更好引导国有保险资金充分发挥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优势,认真践行价值投资和稳健投资理念,积极提高权益类投资占比,推动资产投资与保险负债更为匹配的同时,增加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供给,助力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三是有利于促进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高质量发展。《通知》规定更加契合保险尤其是寿险的经营属性,从跨周期视角,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的评价体系,降低短期经营波动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影响,能够更为客观地评价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结果和风险水平,必将有力推动其长期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健康发展。

“在当前背景下,需要充分发挥国有保险公司在资金运用上的优势,践行价值投资理念,为稳定资本市场和支持国家战略发挥更重要的功能作用。从保险公司自身的资产负债管理和稳健经营的角度看,在当前利率持续下行的趋势下,加大权益资产配置比例,分享权益资产长期升值的盈利,也是行业应对利差损风险和穿越周期投资的必然选择。”周瑾指出,《通知》使得长周期考核机制具操作层面的具体指引,并加速在占据行业主导地位和主要份额的国有保险公司实施,可以给行业树立标杆,并进而影响其他所有制的保险公司乃至其他类型的资金提供方。

“从市场的角度看,在长周期考核落地之后,险资会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有利于盘子大、股价稳定、分红高、并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股票。”其补充道。

此外,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也会有效提高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降低市场波动,大幅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强化资金与市场的良性互动。

今年来,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积极引导支持保险资金入市,动作频频,包括上调部分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上限,最高可达50%;开展第二批、第三批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先后批复试点资格总金额1720亿元。此外,下一步还计划将保险资金股票投资的风险因子调降10%,鼓励保险公司加大入市力度。

据富国基金测算,险资预计若用足权益资产比例上限可带来1.66万亿元增量入市资金。从实操层面看,截至2024年末,上市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普遍在150%-300%区间,《通知》下对应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上限为30%-40%,2024年保险资金“股票+证券投资基金”的实际配置比例在10%-20%之间,仍有较大理论上限空间。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34.93万亿元,其中人身险、财产险公司的股票投资占比分别为8.43%、7.56%,相较监管上限仍有较大空间。据多家机构分析,险资投资权益类资产占比每提升1%,即可为市场带来约3000亿元增量资金。

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内容联络:13161413759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