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苏超”太接地气爆火,电商数据亮了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沈瑾瑜 说财猫 时间:2025-07-08 18:18:57

这两年,不少民间体育赛事突然“火出圈”,苏超联赛就是典型。2025年5月10日开赛以来,它便以燎原之势席卷全国舆论场。如今赛事已经吸引了27家赞助商,大企业都抢着冠名。



这让人不禁思考:为啥作为地方性民间组织的苏超,反而比一些职业比赛更受欢迎?
关键就在于“草根性”这三个字。

苏超的赛场特别有意思,不光有专业球员撑场面,还出现了很多普通人。可能是小区里修空调的师傅,是隔壁班备战中考的初三学生,也可能是街角面包店的老板。这些人白天各忙各的营生,到了晚上,换上球衣就能在球场上撒欢儿跑,在街坊邻居眼里,他们就是闪闪发光的 “明星”。



这种接地气的感觉,一下子就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大家看比赛时,总觉得 “这人我认识”“这事儿离我不远”。每到比赛日,全家老小搬着小板凳去现场,为认识的人加油呐喊,那股子热闹劲儿,比看职业联赛还让人投入。

而人气一旺,带动效应就出来了。美团数据显示,苏超开赛这段时间,江苏人出门吃喝玩乐的订单量涨得厉害,外地游客也跟着来“追球”,南京、徐州这些主场城市,五星酒店预订量比平时多了近六成。

不光如此,体育用品也卖得特别好。唯品会的数据显示,从5月10日到现在,江苏地区在平台上买足球相关商品的人多了不少。足球类商品销量涨了 57%,足球鞋涨了 50%。而运动裙和运动球服销量分别涨了87.64%和93.58%,乒乓球鞋也涨了93.55%。另外,像运动 T 恤、羽毛球鞋这些常用的运动装备也卖得很火。



这说明啥?当体育真正走进老百姓的生活,不光能让大家动起来、乐起来,还能实实在在带动消费,让体育产业从少数人的“爱好”,变成大家都能参与的 “生意”。

其实,赛事的爆火,暴露了一个被忽视的真相:老百姓需要的不光是“精英体育”,还有能参与、有共鸣的运动舞台。早些时候贵州“村 BA”也是例子,比赛在村口篮球场开打,没有专业灯光,球员穿着普通球鞋,奖品是土特产,但现场座无虚席,直播观看人数破亿。这里没有距离感,大家能感受到最纯粹的运动快乐。

说到底,体育的“草根性”就是把运动的权利还给普通人。它证明了:没有华丽包装,没有高额门票,只要有热爱、有舞台,民间体育也能迸发出惊人的活力和商业价值。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