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创新药再迎史诗级政策催化!10股近1周涨超20%!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沈瑾瑜 私募排排网 时间:2025-07-08 18:19:16

近日,创新药再迎重磅政策利好,相关概念股近1周涨幅领衔各大题材。截至7月4日,塞力医疗四连板,广生堂两连板。消息面上,6月30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联合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研发、准入、支付、使用到国际化布局推出16项针对性举措,首次系统性构建覆盖创新药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支持体系


注:以上内容来自方正证券《多个新政策出台支持创新药发展,商业保险目录落地打开支付空间 》(2025.07.3)。引用内容仅为研究之目的,如需删除请及时联系我司处理。

有市场分析指,中国创新药产业已进入“政策驱动型增长”新阶段。根据国家药监局数据,2025年上半年医保基金累计支付谈判药品4100亿元(较2024年全年1000亿元增长310%),直接撬动6000亿销售规模。从创新药审批数量来看,2024年5年1类创新药获批数量达48种,是2018年的5倍多。2025年上半年,获批的1类创新药数量已经达到近40种,为2024年全年的83.33%。

除了政策面的利好,创新药今年以来还迎来了基本面、技术层面、国际化等个维度迎来重大转变。那么,有哪些创新药概念股目前还值得布局呢?因此,笔者根据Choice截至7月4日的数据,从涨幅、估值、业绩、持仓等四个角度整理出相关创新药A股公司名单,供大家参考。

国内多项技术引领行业革新!10股近1周涨超20%

创新药,又称原研药,是指基于全新靶点、作用机制或分子结构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属于全球范围内首次研发成功的药品,和传统的仿制药有严格的区别。其上市需要药物发现、申报临床、临床试验、申报生产、推行上市五个阶段。

创新药具有“高风险、高壁垒、高回报、长周期“的四大核心特征,并被业界形象地用3个“10”来形容,即10亿美元投入、10年研发周期以及10%的成功概率,真正代表着医药领域从“0到1”的原始创新。

根据财达证券、大象研究院等机构的分类,创新药主要有4种分类标准:

1、按药物分子类型划分:小分子、大分子、细胞治疗、基因治疗、活体微生物等;

2、按疾病领域分类划分:如治疗肿瘤的靶向药、糖尿病药物、减肥类药物等;

3、按注册方式来划分:化学药、生物制品、中药创新药等;

4、按药物创新程度划分:可分为首创新药(First in class)、改良型新药(Me too/better)。

近年来,我国在创新药研发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

银华基金表示,创新药近4年多已达成的BD(指创新药企业通过战略合作、技术授权、并购等方式拓展商业边界的行为)测算可以贡献600亿左右的利润,纯做创新药的Biotech企业呈现营收增长、亏损收窄趋势

技术突破方面,6月初召开的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上,中国药企共贡献73项口头报告,较2023年增长30%,并首次有11项入选高含金量的“最新突破摘要”(LBA)。目前,国内创新药ADC、GLP-1、IO多抗及TCE技术引领行业革新。

海外方面,创新药再国际化进程中除了传统License-out(国际授权模式)方式外,药企也探索出了创新型的NewCo合作模式,成为出海新路径。(注:NewCo即Newly Created Company,指的是通过设立海外新公司,并将创新药的海外权益授权给该新公司,公司无需直接向目标市场出口产品,避免了高关税壁垒及物流成本)

笔者也从近年来有创新药研发业务进展的A股公司中,整理出近一周涨幅位居前20的A股公司,其中有10家公司涨超20%。


恒瑞等药企核心产品放量!43家公司营收利润双增

从创新药的基本面来看,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创新药不仅有“强预期”,还有“强现实”。根据诺德基金的数据,A股创新药公司的营收规模从2018年的300.7亿元,增至2024年的628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达到166.8亿元,同比增长21.51%。

从具体公司的核心业务来看,不少知名药企的核心产品迎来放量,驱动2025年一季度业绩高增长。其中,头部公司恒瑞医药PD-1(艾瑞卡)单季度销售超25亿元,同比增长35%。

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营收、利润双增的创新药概念相关A股公司共有43家。其中,有9家公司扣非净利润同比实现倍数级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创新药核心产品的放量离不开持续的高研发投入。根据2024年年报,创新药A股公司的研发费用在均值(4亿元)以上的共有30家,其中16家的研发费用实现同比增长。


创新药概念获公募、外资双重加持

从资金面上来看,创新药概念为公募基金和外资重点配置的方向之一。根据天风证券数据,2025年一季度,在主动医药主题基金持仓中,创新药以34%的占比居首,显著高于传统制药(26%)和CDMO(17%)。

此外,根据媒体消息,知名外资巨头巴克莱银行再度借道ETF买入港股创新药,目前为“华宝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ETF”第一大持有人。值得注意的是,今年A股和港股的创新药概念股走出了共振上涨的态势。

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外资与公募基金持仓比例均超2%的创新药A股公司共18家,其中有13家年内实现上涨。


估值依旧偏低!2025或成创新药三年以上投资周期起点

从估值层面看,尽管创新药概念年内涨幅显著,但连续4年下跌后,滚动市盈率(PE-TTM)中位数为32倍,处于历史42%分位左右。

平安医药精选股票基金经理周思聪表示,2025年是中国创新药行业的“三个元年”——收入放量元年、盈利跨越元年和估值抬升元年,行业有望迎来系统性投资机会。他还表示,中国已成为毋庸置疑的创新药强国,2025年是创新药三年以上投资周期的元年,可持续看好创新药行业长周期、大级别的投资机会。

数据显示,目前估值滚动市盈率(PE,TTM)在30倍以下,且市净率(PB)在2倍以下的创新药A股公司共有15家,其中11家今年以来均实现上涨。


数据说明:本文信息及数据来源于公开资料及外部数据库等,本平台无法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作出实质性判断和保证,分析结论仅供参考,所涉及品种均不构成实际投资操作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风险揭示:本文所涉的文章观点,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任何立场,数据及信息存在一定滞后性,所反映的内容将根据市场情况动态变化,不构成任何股票推荐及投资建议。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我司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