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面板三哥”惠科再冲IPO,手握270亿仍募资10亿补流还贷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苏婉清 尺度商业 时间:2025-07-08 18:19:40

文 | 张佳儒

作为一家面板行业巨头企业,这家公司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引起外界广泛关注——IPO申请被受理仅三天就被抽中现场检查。

7月3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2025年第二批首发企业现场检查抽签名单》,随机抽取结果共有12家公司,其中,惠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科股份”)在列。

惠科股份有“面板三哥”的称号。2024年度,公司电视面板出货面积、显示器面板出货面积、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面积分别位列全球第三名、第四名、第三名。

这家面板巨头不仅是被抽中检查和受理时间间隔最短的企业,还是12家公司中唯一一家撤回过IPO的企业。

现场检查能否过关,是市场关注的焦点。2023年,17家企业被抽中现场检查12家撤回申请,2024年4家被抽中2家撤回。2025年第一批抽中两家,目前暂无撤回。

作为曾撤回过 IPO 申请的企业,惠科股份每一步动作都被放大审视。

根据招股书,惠科股份2024年末货币资金高达近270亿元,但公司却依旧对资金饥渴,拟募资85亿元,其中1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这一举措背后,惠科股份资产负债率高于同行平均约15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负债率较高的情况下,惠科股份还完成一次分红。这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创业板折戟转战主板,惠科被什么绊住脚?

此次再冲IPO,惠科股份将上市板块从深交所创业板调整为主板。回溯其创业板上市折戟,像是一场在行业周期波动中业绩押注的尝试。而此次冲刺主板,从上市标准来看堪称创业板标准的“PLUS 版本”。

2020年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后,推出三套上市标准。惠科股份选择的上市标准是标准二,“预计市值不低于 10 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其中,上市标准中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的孰低者为准。

根据招股书,2019年至2021年,惠科股份营收分别为 105.77 亿元、184.64 亿元、357.09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3.09亿元、4.67亿元、78.51亿元。

从预计市值上看,2021年3月,京东方创投参与惠科股份增资,以6.07亿元, 认购4255.93万股,持股比例2%,对应惠科投后估值约300亿元。这一估值数据也得到京东方董秘的证实。

显然,惠科股份各项数据远超上市标准。然而,惠科股份还是上市梦碎,于2023年8 月主动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文件。

对于撤单原因,招股书早有伏笔。由于面板行业周期调整,2022 年上半年,惠科股份扣非净利润为-14.00亿元。公司当时就提示风险,若2022年度扣非前后孰低的净利润为负,则将不符合上市标准中“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的要求。

实际情况也印证了这一风险。2022年,惠科股份净利润亏损20.97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33.40亿元。

那么,若采用创业板第三套标准“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惠科股份上市能否如愿?答案是否定的。

原来,创业板第三套上市标准,虽然早已出炉,但并未有企业实践。不久前的2025年6月18日,监管层在陆家嘴论坛上宣布,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

如今,惠科股份已经满足创业板第二套标准,和如今的第三套标准,但公司选择转道主板,采用的是主板第三套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10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10亿元”

仅从数据上看,深交所主板第三套标准是此前创业板第二套标准的PIUS版本,同样考察市值、营收和利润三个指标,但数据要求更高。这暗含着惠科股份试图通过符合主板标准的财务数据与业务基本面,向市场证明其长期价值的考量。

根据最新版招股书,2022年至2024年,惠科股份营收分别为271.34亿元、357.97亿元、403.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0.97亿元、28.26亿元、36.73亿元。账上资金也水涨船高,货币资金从2022年末的127.17亿元增长至2024年末的269.55亿元。

但让人疑惑的是,从惠科股份募资拟投项目包含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来看,公司似乎依然拮据,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负债率超同行均值15个百分点,分红2亿后募资补流还贷

面板行业是典型的重资产行业,单条产线的投资额通常就要上百亿元。比如,惠科股份2019年开工的第8.6代超高清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总投资高达320亿元。

除了资金投入大,面板项目还有建设周期长的特点。因此,行业龙头纷纷通过上市寻求融资。当前,全球面板行业第一军团包括京东方、华星光电、惠科、群创等,其中,惠科是唯一一家还没上市的企业。

近年来,惠科股份通过银行借款、发行债券等债务融资方式进行融资,截至2024年末,公司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余额分别为218.81亿元和112.71亿元。

同时,惠科股份近年来陆续与滁州、绵阳、长沙、北海、郑州等地方国资合资成立项目公司,截至2024年末,公司待收购股权、已收购尚未支付的股权转让款和附有收购义务的少数股权余额合计129.27亿元。

面对短期债务与股权收购的双重支出压力,惠科股份尽管账上趴着 270 亿元货币资金,但资金链的紧绷显而易见。

资产负债表能直观反映惠科股份高于同行的资金压力。2022年至2024年末,惠科股份合并口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9.10%、69.47%和68.78%,可比公司平均值分别为52.61%、54.05%、53.93%。可见,惠科股份高出同行均值约15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负债率高于同行均值的背景下,2024年,惠科股份分红2亿元,如今启动 IPO募资补充流动资金。

本次IPO ,惠科股份拟募资85亿元,其中10 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25亿元投建于长沙新型OLED 研发升级项目,30亿元投资于长沙Oxide 研发及产业化项目,20亿元投建于绵阳 Mini-LED 智能制造项目。

拟募资项目中,惠科股份对OLED 技术等的研发投入,关乎未来增长空间。

当前,惠科股份的优势产品集中于LCD(液晶显示技术)这一技术路线,公司拥有4条 G8.6 TFT-LCD高世代产线。2024年度,公司85英寸LCD电视面板出货面积排名全球第一。

前次创业板IPO,监管问询函指出,惠科股份主要国内竞争对手京东方、华星光电均拥有 G10.5代LCD产线以及 AM OLED 产线,同时韩系面板生产商已逐步退出LCD面板市场。

监管要求惠科股份说明:公司主要产线是否为逐步淘汰的产线,是否具有OLED 等产品的生产能力、技术储备、投资资金等。

惠科股份表示LCD为市场主流显示技术,并非淘汰技术,并阐述了公司在OLED 领域的技术储备。

OLED 被视为未来显示领域的重要方向。近年来,全球OLED 显示面板产值保持增长趋势,占显示面板产值比例分别为35%、36%和38%,未来产值增长趋势的确定性较强。

针对技术路线,惠科股份显然不能无动于衷,布局LCD显示技术的基础上,此次IPO大力推进OLED 、Oxide等新型显示技术的研发和储备,也能向外界展示公司未来的增长潜力。

也正因如此,惠科股份此次IPO融资至关重要,既是借上市融资优化财务,也是为未来的技术竞争积蓄力量。再冲IPO,这家 "面板三哥" 能否终圆上市梦?我们将保持持续关注。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