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5月10日,立讯精密的股东数达到了44.13万户;跟2月底比,整整翻了一番。
也就是说,在4月初的连续跌停后,大量散户投资者蜂拥而入,大家对“果链龙头”的前景还是充满信心。
7月3日,立讯精密(002475.SZ)发布公告,正在筹划境外发行股份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事项,公司正在与相关中介机构就本次H股发行上市的具体推进进行商讨,相关细节尚未确定。
老实说,这则消息并没有让人感到意外,毕竟今年以来A股已经有不少行业头部公司登陆港股,且同为“果链”的蓝思科技,已经抢先一步将于7月9日正式挂牌上市。
参考蓝思科技,立讯精密的募资用途大概率也将用于拓展产品组合、扩展海外业务布局以及补充流动资金等。
尽管对短期股价影响可能有限,但是,对公司长期发展来说,将大有裨益。
咱们从公司股价说起。
2019年至2020年,短短两年时间,立讯精密区间涨幅超过800%;跟发行价比,短短十年时间,累计涨幅超过70倍。截至2020年10月,立讯精密触及63.23元/股,市值4500亿元。
之后,受市场整体行情,以及“脱钩”风险冲击,立讯精密股价遭遇剧烈波动。截至目前,跟最高点比,跌幅仍接近45%。
不过,如果从累计收益率来看,跟发行价比,累计涨幅仍高达4000%。注意,15年涨幅40倍。
正是因为如此,当4月初立讯精密遭遇大跌时,大量散户投资者选择支持。
从根本上说,这种信心来自公司的出色业绩。
2021年至2024年,立讯精密净利润分别为70.71亿元、91.63亿元、109.5亿元和133.7亿元,连续保持增长;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30.44亿元,同比增长23.17%。根据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净利润64.75亿元-67.45亿元,同比增长20%-25%。
一句话,立讯精密的经营业绩经受住了各种冲击。
最重要的是估值。2020年,立讯精密市盈率一度接近70倍,但如今,仅为18.36倍,为近10年来最低水平。
所以,过往出色的经营业绩,叠加公司历史最低的估值水平,难道不够具有吸引力吗?
当然,股价涨跌的关键不取决于过去,而是未来。
我认为,应该保持乐观。
首先,尽管公司存在过度依赖大客户等问题,但在过去几年消费电子行业陷入低谷时,立讯精密依旧能够保持增长;
其次,尽管公司非常依赖并购,但是,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商誉仅19.4亿元,占总资产的比重可以忽略不计;
再有,在消费电子赛道之外,立讯精密在不断加码新业务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和AI算力,打造新的增长点。
2022年,立讯精密与奇瑞建立合作关系,并且建立股权深度捆绑;另外,立讯精密还通过收购进入汽车线缆、塑胶件、车身控制等领域,跟当年切入消费电子领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根据公司的规划,立讯精密的汽车业务未来要成为全球前十大Tier1厂商。
除此之外,根据媒体报道,立讯精密还导入了英伟达GB2000供应链,构筑起新的增长点。
于是问题就来了,大家是否选择相信已经证明过自己的立讯精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