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丨花朵财经观察(FF-Finance)
撰文丨学研
“我只是拿走了不属于你们智商的财富,希望你们能感谢和感恩我,铭记这次我赐给你们的教训。”
(鑫慷嘉平台聊天截图)
以上嚣张言论来自贵州鑫慷嘉大数据有限公司的操盘手黄鑫,发送这段话时,他已身处国外,拿着200万会员的血汗钱逍遥享乐。
PART.01
4年卷走180亿
2025年6月26日,号称“中东金融巨头”的鑫慷嘉平台轰然倒塌。这场由“庞氏骗局+跨境洗钱+传销架构”三重叠加的金融诈骗卷走约180亿资金,全国超200万投资者瞬间陷入绝望,其中大多数是三四线城市的个体户、宝妈、中老年人。
回溯崩盘时间线,原来一切早有预谋:
·5月18日,贵州鑫慷嘉大数据公司发布注销公告,谎称“国际化转型”;
·6月10日,提现手续费从5%暴涨至10%,超5万元提现需“排队30天”;
·6月20日,推出“投资50万送特斯拉”活动,而展示车辆实为日租2800元的道具车;
·6月25日,所有提现申请均未能到账,平台谎称“系统升级”和“税务核查”;
·6月26日,平台全面停止提现,系统确认瘫痪。
崩盘前一周,投入太多沉没成本的投资者们害怕崩盘,更怕资金链断裂,不惜继续出钱“护盘”,帮助鑫慷嘉创造了单日入金1.2亿元的“辉煌战绩”,悲催地让更多的钱打了水漂。
在崩盘前48小时,项目方通过混币器Tornado Cash(被多个国家列入黑名单的完全去中心化混币服务,通过币圈洗钱)将价值约18亿元的USDT(泰达币)转移到开曼群岛的壳公司,链上追踪难度极大,几乎切断了追回的可能。
USDT(泰达币)是币圈规模最大的稳定币,价值锚定美元,18亿USDT约合人民币129亿元,也就是说,项目方48小时就卷走了129亿。
然而,这只是冰山一角。骗局持续4年间,项目方和各层级“团长”瓜分、挥霍以及卷走的金额还没合计。据投资者曝光的群发消息,鑫慷嘉约有200万名会员了。
是的,鑫慷嘉依旧沿用了“层级”这个熟悉的“传销”手段,让手底下一众投资者心甘情愿为他们敛财。只是当时身处其中的受害者没有丝毫察觉,还做着暴富的美梦。
PART.02
噩梦的开始
凌晨三点,63岁的李阿姨颤抖着刷新手机屏幕。她在鑫慷嘉平台投入的28万元养老钱,包括儿子给的买房首付款,此刻都变成了无法提现的数字。
同一时刻,水果店老板娘抵押房产换来的80万、退休教师攒了半辈子的78万养老钱、小镇青年辛苦五年攒下的老婆本......通通被冻结在瘫痪的系统中。
一切噩梦的开始,源自2021年3月1日,黄鑫、邵馨慷和王彦嘉注册了“贵州鑫慷嘉”。企业经营范围包括互联网数据服务、软件开发和销售等,法人为邵馨慷,其持股30%,认缴900万元,另外两人各持股35%,分别认缴1050万元。
2023年5月,“DGCX 鑫慷嘉数据”起盘,平台前身叫“某油”,IP地址在美国。
DGCX 鑫慷嘉称自己是“迪拜黄金交易所分站”,名字里的DGCX代表着迪拜黄金与商品交易所,有着迪拜金融服务管理局(DFSA)的官方背书。
为了增加可信度,网传鑫慷嘉在贵阳某写字楼25层悬挂“迪拜黄金交易所中国分站”金字招牌,宣传片中展示中东富豪与央企领导举杯签约的画面。
实际上,鑫慷嘉也只是在2019年卖了20万元的油品过滤设备给某家企业,然后就被大肆渲染,以此合作项目做背书去欺骗投资者。
2025年4月,迪拜金融服务管理局连续三次发布声明:“从未授权中国公司使用DGCX商标”。但架不住投资者做一夜暴富的白日梦,还是有人愿意当“接盘侠”,以为自己不是最后一个。
按照平台宣传,投资人参与项目是通过平台参与境外黄金、原油投资,每日可获得本金1%的收益率,相当于3个月本金翻倍,1年赚3倍。综合多位投资人情况,如此高收益只是开胃小菜,通过推荐新人、追加仓位等操作,不少人在短期内迅速回本,还能无本生利创造数十倍收益。
鑫慷嘉通过线下培训和微信群聊持续洗脑等方式,成功吸引到第一批投资者。起初,许多投资者还是将信将疑的,直到被真金白银砸昏了头,才开始不断拉亲戚、拉朋友等入场。
当会员拉到一定人数,平台还会送抽成和豪车。
但投资者不知道的是,抽成是新入局“猪仔”的血汗钱,豪车是租来的道具,看似高深的K线图实则全由后台随意操控,连数据都是假的。即使投资者及时醒悟,也无法在一个月内取出投入资金。
就这样,受骗雪球越滚越大,有的人是从头被骗到尾,有的人却是“屠龙少年终成恶龙”,发现上当不及时离场,反而转身帮着平台拉人牟利。
来到2024年4月,贵州鑫慷嘉法人变更为刘海亮,他全资持有贵州鑫慷嘉,认缴3000万元,但离谱的是,实缴是空洞的0元。可能从这时开始,他们就有了跑路的想法。
后面发生什么大家也清楚,来自全国各地的投资者集体报警,在警方协调下,具备专业资质的第三方机构介入,开展线上核兑清返工作。
令人揪心的是,2024年10月以来,已有四川、广东、江西、湖南等多地监管部门对鑫慷嘉进行风险提示,均指向鑫慷嘉通过传销架构开展庞氏骗局。但还是阻止不了新的诈骗案例发生,不少人甘愿当“韭菜”,交“智商税”,最后还被做局者嘲笑。
都说金融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但其实都是老套路,换汤不换药。2019年MBI暴雷、2024年的“和合系”暴雷、“中植系”暴雷和“中天金融”暴雷等等,鑫慷嘉与他们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利用高收益作为幌子,吸引人们投资或者预付充值。
前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说过,年化回报率超过6%就要打一个问号了,若是超过8%则是高风险预警,若是超过10%,那就要做好本金和收益打水漂的准备。
截至目前,多地警方联合行动,已抓捕37名核心团队长,成功冻结1.2亿涉案资金,但主犯早已卷款跑路到海外了,外逃资金保守估计接近180亿元。
骗局会更换包装,但贪婪与信任始终是最容易被收割的筹码。不要妄想自己是天选之子,尤其是投资项目里有“超高回报、发展下线、需要拉人头”等关键词,大家应该尽快远离,否则大概率就要被割韭菜了。
(文章花朵财经观察)